一直以来,是不喜欢那些所谓的国学的。
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sorry,我并不这么认为。
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结果你省了半辈子发现,自己其实还是这个世界的弱者,努力工作未必升职加薪,真诚待人往往被人骗,天天学习学问高。。。又怎么样?可以买车买房吗?
所以从有了孩子以后,我就从来没想过去进行什么国学启蒙,不过是统治阶级给人民的药,而且是鸡汤味的。
但最近,想法渐渐改变了。。。还是受《奇葩说》天团的节目《小学问》的影响,我突然觉得,也许我不喜欢国学,但国学未必不能为我所用。
在如今这个时代,多元价值观共存,论语有“道不同,不相为谋”(最近在看论语哈),已经不适用了,现在的社会分工导致即便道不同还是得一起谋。比如你和你老板的价值观完全不同,你能怎么办?辞职吗。恐怕不行,还得相为谋,而且还得好好谋。所以费半天劲给孩子讲授国学里的“道”,其实是不划算的,就是这么功利哈。我们应该给孩子讲授的是其中的“术”。
所以我现在的想法是,给孩子做启蒙,特别是年纪小的,不必系统,不必整段背诵,只需要教给孩子那些可以为他们所用的小学问,给他那些有利于他以后人生道路的工具,就好。
目前在学的两个,一个是论语,一个是声律启蒙。
论语因为市面上解读的书籍和资料比较多,而且论语首要的《学而》篇,讲的很多治学之道,实在是太棒了。我觉得我就是学晚了,我们小时候那个时代到了初中才接触古文。如果接触的早点,可能学习成绩还能好一些。。。
但是论语因为时代久远,出现了很多解读,就拿《论语·为政》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例。
主流的解释是,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通“智”,聪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意思就是明明不知道不能装作知道,要实事求是。
但还有人说,最后一个知不是通智,而是跟前面四个一样都是知道的意思。意思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虽然第一种解释比较主流,但我更喜欢后面那个解释,就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明白。
那再给孩子讲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我是两个都讲,告诉孩子,没有标准答案。再问他,你觉得哪个说法对?为什么?
再说说声律启蒙。
其实就是因为喜马拉雅上凯叔的节目,孩子很喜欢,我听着听着突然发现,咦,这不就是古代人的RAP吗???
特别是最近看了两期中国有嘻哈,我也突然想明白了,声律启蒙包括笠翁对韵太好了,里面没有大道理,就是声韵格律,跟数来宝似得。。。读着读着发现,毕竟是清朝人写的,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花鸟鱼虫,和很多诗词典故,非常有意思。
所以,我为什么排斥让孩子去背诵呢?也许所有的苦工都不会白费,万一以后他想成为一个说唱歌手,那么小时候背过的声律对韵,一定会给他不一样的东西。。。跟节目里面那些歌手的词相比,简直不要太高级好吗。。。
这些学完估计要一年,也没啥计划,想学啥学啥,每天学二十分钟即可。
之后的计划大概是老庄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