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进京只有六个人,为什么他没被架空?

周勃、陈平等人压根就没想架空他。

周勃和陈平诛杀了诸吕后,商量立谁为帝。首先排除了汉惠帝刘盈的几个孩子,因为周勃和陈平不敢保证他们长大后会不会给吕氏报仇,所以还是杀了利索。

其次是齐王刘襄,周勃和陈平一开始也打算立刘襄为帝,毕竟是朱虚侯刘章和他大哥齐王刘襄首先发难,这才消灭了诸吕,刘襄又是刘邦的长孙,立他为帝也合情合理。但是,齐王是汉朝实力最大的诸侯王,随随便便就能拉起一支十万大军,如果立他为帝,周勃陈平等人都得靠边站,所以才借口说齐王的母家骄横,万一齐王登基,恐怕会再出诸吕事件。齐王就被排除了,因为这个事情,消灭诸吕出力最大的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十分郁闷,他们的大哥错失帝位,他们也相应的错失王位。本来说好的让刘章当赵王,让刘兴居当梁王,结果都打了水漂。

再次是淮南王刘长,刘长是刘邦的小儿子,但这个家伙暴戾无常,周勃和陈平怕他登基后,他们这些功臣也没好果子吃,所以也借口他的母家骄横,也把他排除在外。

很明显,周勃和陈平这几个功臣有着很实用的想法,他们要拥立的这个皇帝,一定要宽厚仁善,这样他们才能善终,再者,这个人必须没那么大实力,他登基后肯定要仰仗周勃陈平等人治国。这就是周勃等人的小九九,他们既想要继续掌握朝政,还想要安享富贵。他们压根就没有架空皇帝的想法,更没有称王、甚至篡位登基的想法。

所以,周勃和陈平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以宽厚仁慈著称的代王刘恒身上,刘恒属于天上掉馅饼,捡了个大便宜。

刘恒虽然宽厚仁慈,但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让他当皇帝,这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所以他第一想法不是高兴,而是打算拒绝。代王府的属臣们也分作两派,有的主张拒绝,有的主张接受,最后还是周昌力排众议,说服了刘恒,让他同意即位。刘恒还是不放心,甚至还专门找人卜了一卦,在得到大吉后他才决定去长安登基。

在吕后专政时代,皇帝并不是个好职业,在刘恒之前已经横死了两位皇帝,这才让刘恒在中了大奖后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

尽管决定了去长安登基,但刘恒还是步步小心,他先派舅舅薄昭去长安打探消息,随时通信,在距离长安五十公里的时候,又派宋昌到长安打探虚实。这说明刘恒对称帝一事极为小心,一旦发现苗头不对,转头就往回跑。当周昌说一切正常后,刘恒这才往长安走。刘恒见到周勃后,立即向周勃行礼,以一贯谦逊的态度给掌握大权的周勃一个好印象。进入长安后,刘恒也没急着入主未央宫,而是先让太仆夏侯婴和东牟侯刘兴居“清理干净”再进入,夏侯婴和刘兴居不但“打扫”了未央宫,也顺带手把汉惠帝的几个孩子全部杀了。

汉文帝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京城的兵权。他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为卫将军,掌握南北两军,控制京城。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宿卫皇宫。汉文帝也很怕死,他也怕周勃等人变卦。但汉文帝夺兵权都是点到为止,只在军中安插了两个亲信,这样也不会引起周勃的反感。

掌握兵权后,汉文帝大封刘姓诸王,以安抚宗室,这样以来可以将宗室稳住,也能让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这帮刘姓宗室在吕后时代备受打压,现在刘氏终于迎来了曙光,自然对汉文帝忠心耿耿。

汉文帝自然没有忘记周勃、陈平这些功臣,他对这些功臣加官进爵。周勃被任命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这三人掌握着相府和军队,算是汉朝最有权势的人物。这也是对他们消灭诸吕,迎立汉文帝的奖赏。

周勃和陈平得到了他们应得的权力、地位、财富和尊重,他们自然对汉文帝很满意,该得到的都得到了,而且陛下还对他们这么客气,他们更没有架空他的想法。

汉文帝登基能够快速掌握大权,一是自己为人谨慎克制,又对功臣进行大肆封赏,得到了功臣们的认可,这和汉废帝刘贺截然相反;二是周勃、陈平等人压根就没有野心,只要能让他们出将入相,恩荫子嗣,他们就心满意足了,这也和霍光截然不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