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除了生死,所有的事情都是小事。
人类的喜怒哀乐并不相通。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原本都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把喜悦和悲哀的色彩添加上去,是人的行为。一个人站在什么角度,自然会从什么角度出发去思考,有时候换个角度就会发现世界大不一样,世界本是相同的,但只是存在于每个人眼中的主观世界却是不尽相同,你看到的世界知识你自己塑造出来的那个世界。有时候,你需要把自己的世界“颠倒”。
宗教这种东西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类不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而已。人之所以敬畏某一事物,是因为害怕。无论是依赖神,佛,还是宗教之类的,最大的理由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可是死亡之后就会知道“死后会怎样”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呀。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第二章:教育问题。
“如果你努力,有些梦想是可以实现的”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是放弃就真的一点结果都没有了。努力时的自己就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焰,无论走到哪里都熠熠生辉,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可是每一刻我们都在为自己呐喊。
北野武先生小时候要什么没有什么,但是正因为如此,每当他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快乐。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才会让人感到更珍贵,要让孩子感觉到追逐的乐趣,什么事情都不是我能轻易得到的,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去争取。对待孩子,我宁愿他小时候要什么没有什么,也不愿意让他长到之后什么都得不到。
人们现在好像对排队这件事情有独钟,iPhone 新品发售,喜茶,鲍师傅……可能人们排队之后买到的东西体验不是非常好,但是体验到了排队的乐趣,而资本者也合理利用了人们的心理,人在家中坐也能财源滚滚来。
“与其说什么要培养孩子们的爱国心之类抽象的话,还不如教育孩子们手机的负面影响来得更为重要呢”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幸福,大多数对于“爱国”这种说法比较模糊,完全没有意识,也没有对战争的反感与厌恶,即使给他们看叙利亚战争中的孩子们他们也没有任何想法,只是觉得“反正不是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可以潜移默化让孩子们慢慢明白,但是如果说教育孩子们手机的负面影响,他们就会觉得和他们息息相关了,但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沉迷于手机与游戏的危害。但是不缺爱的孩子,却不需要用手机来打发时间。
第三章:人际关系的问题
“我能够为别的艺人的成功感到高兴,也是因为我不用再担心被别的艺人吃掉了。”真想和北野武先生隔空击个掌,可爱的老爷子。很多人其实都不愿意承认对同伴成功的嫉妒。大家往往不会嫉妒马云,王健林之类的人,却会嫉妒自己成功的同学,同事。因为马云和王健林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同事和同学的起点是一样的,凭什么他成功了,而我没有呢?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是人性,人性都有一些阴暗面,只是大家不愿意承认。
生存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死的人死了,活的人活着;理想死了,苟且活着;思想死了,手机活着;联系死了,思念活着……可不就是你死我活吗?之于自己,之于自己和他人,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次次的轮回而已。
北野武先生说他是一个双重人格的人,他在抖包袱的时候很冷静,却在观察着观众们的笑点。想到了《人间失格》的小叶,他也是一直说一些搞笑的话,表演一些滑稽的动作逗人发笑,他这种行为是主动的。每次表演,他都已经算准了人们会在什么时候发笑。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观众,在看演员表演,殊不知,我们也是演员眼中的观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以为你是置身事外的观众,全然不知你已成为了戏中人。
第四章:规矩的问题
现在的人很喜欢在手机上开始一段感情,结束一段感情,友情和爱情。其实没有手机之前,双方见个面,该打架打架,该握手言和就握手言和,改拥抱拥抱,无论结果是如何的,那么都相当于给了这段感情一个交待。可是现在呢?隔着屏幕,有时候自己都会分不清自己是在和手机聊天还是在和对面的人聊天。尤其是恋爱中的女生,总爱说一些违心的话(很多人莫名躺枪),可是对面的人又怎么会知道你真正的想法呢?如果当面说分手,也许你伤心的表情,留下的眼泪会让对方清楚你不想分开,或者你的一个耳光,头也不回的姿态会让对方清楚你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些都算一种仪式了,冰冷的数字永远比不上热情的拥抱或者火辣辣的耳光。
北野武先生,第一次见面,很高兴认识你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