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浓)
《有温度的手艺》
记得小时候,遇到哪家盖房子上梁,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的跑去,以期望能够抢到一些糖果。
上梁时候,主家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预备几个包着糖果、面做的小饽饽等,让上梁的工匠师傅从梁顶上往下抛,抢到了就是好运气,幼年虽然偶有困惑,但不求甚解,惟吃食尔。
看了《有温度的手艺》这本书后,很多幼时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01.本书简介
《有温度的手艺》根据荣获24届“中国十佳纪录片”的《大匠之梦》改编而成。本书作者深入中国古建和传统手作的第一线,采访了二十几位普通又不平凡的匠人。
每一个匠人,从个人经历故事,行业的规矩,行业渊源由来、禁忌,行业的传说故事,文人墨客对行业的解读、赞曰,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趣味性、知识性、民族文化,巧妙的的融会贯通,即使不了解手艺专业的小白,也将受益匪浅。
书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工匠精神”,那么,何为工匠精神?
2016年5月6日,随着“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一时红遍了大江南北。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02.从外观上来评价该书
对于热衷读书的我来说,《有温度的手艺》的外观第一印象首先就俘获了我的好感:确实是一本好书。
16开,装帧设计为线装装订,插页内图看起来比较美观,展开的每一页都很平整,手感很好。
胶版纸印刷,字体及里面插图的颜色,都是古铜色,比一般的图书提升了一个档次,儒雅而不奢华,属于收藏佳品。
其次,粗略阅读后,从内容的丰富程度,它也不失为一本好书。
内容丰富,却不杂乱;故事、传说、文人墨客诗句的穿插,为本书增色不少;同时,也使读者摆脱了阅读专业书籍的晦涩。
工匠精神,专业技艺,职业态度,人生价值观,书中均有详解。
由工匠精神延伸而来的,关于传承、专注、坚持、职业修养、几十年如一日,关于沉淀、历练、不焦虑,关于延展生命的幅度等等……
解读者多如牛毛,闻之耳朵生茧,想想自己并无更优秀的、更独特的见解,解读就不必了,精华摘取如下,以飨读者。
03.书中精华亮点汲取
在这个人心浮躁、步履匆匆的社会中,匠人们用自己手艺以及对待手艺的态度、传承手艺的方式,启迪大家“停下脚步,等等灵魂”,去慢慢品位传统的魅力、传承的意义。
他们中既有父传子承的“掌墨师”,也有学美术出身的新派泥塑师;既有坚守传统笔法的彩画师,又有人技共进的数字木雕师;既有心怀江湖梦想的打铁匠,又有为家人雕琢幸福的银匠……
他们是一群匠人,终日相伴的只有泥与木,陶与火,石与铁……他们大多数习惯沉默,只用一双手与这个世界交谈。
父传子承,掌墨师王氏父子、欧氏父子:
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他们说不好。他们只知道,作为手艺人,就得把手里的活儿做到最好。这是手艺人的规矩,一代代传下来,不能坏在自己手里。对他们来说,手艺,就是命根子。
不依靠设计图或模型,大部分时候,“图纸”只存在于掌墨师的头脑里。掌墨师不用一根铁钉,仅凭一根木杆、一把直尺、一个墨斗靠凿榫衔接来完成建筑的修建。
他手持墨斗,把墨线的一头固定在确定的位置上,再来到木头的另一端,前前后后反复瞄准之后,墨线轻轻一弹,一根笔直的线就出来了。
可不要小看了这根细细的墨线。木匠的工作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匠人们依照掌墨师所画的墨线进行工作,挖眼打孔,凿平铣滑。
俗话说“三分画线七分做”,墨线钥匙出了问题,后果会很严重。
治木如做人,木匠有了墨线,便有了依据。
建造孔庙大成殿,除了需要五十根柱子,还有上百根梁。令人惊奇的是,整个建筑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一个铁构件,没有一钉一钎,全靠榫卯连接。
画线之外,榫卯是掌墨师的另一看家本领。
凸出的部分是榫,凹进的部分是卯。榫卯是木质建筑的灵魂。
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使建筑、构件达到功能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掌墨师们用的“样高”是怎样的神器?“样高”是鲁班传下来的,一座建筑的秘密全部暗藏在这“样高”上面。
一根普通的木杆,在建筑前直立起来,按比例缩小计算出所有梁柱的高低尺寸,工匠们再据此去确定梁柱的位置,并做好刻度记号。
上梁,被人们视为建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民间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谚语,梁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俗话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
民间认为,上梁是否顺利,不仅关系到房梁的结构是否牢固,还关系到房屋的主人是否兴旺发达。
据史料记载,自魏晋始,各地房屋上中梁时,都会搞一个隆重的上梁仪式。
古人相信“天人合一”,中梁之于一个房屋的位置,就如同连接天、地、人的桥梁,所以,这也是起房盖屋最为重要的仪式。
“上梁有如人之加冠”。上梁仪式完毕,房屋便有了灵性,有了护佑家人平安美满的使命。
祭梁之后,鞭炮声响起,在房主和亲朋好友注视下,披上彩绸的中梁被木匠师傅们一步一步地拉上了房顶,整个过程庄严而肃穆。
中梁上好以后,几位师傅分别从不同方向踏上搭好的梯子。
一边向房顶爬一边高喊:“上一步,是一家和气;上二步,是二步起业;上三步,是三通四喜;上四步,是事事如意;上五步,是五子高举……”每一步都是祝福,每一步都是希望。
“抛梁”是最热闹的环节。
架上中梁之后,师傅们将事先准备好的装有糖果、食品的布包从梁上抛向四面八方,象征财源广进。
师傅们边抛布包边说“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子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
男女蜂拥而上,争抢大礼,接住布包的人相当于接住了财宝。
无言的瓦片见证生活的艰辛和甜蜜,瓦匠全兴建:
“东家壁土恰涂交,西舍厅堂初瓷了,南邻屋宇重修造,数十年用尽辛劳。金张第游麋鹿,王谢宅长野蒿,都不如手镘坚牢。(明 散曲家陈铎《水仙子·瓦匠》)
民间传统建筑,无论土木结构还是砖木结构,都用一片片青瓦铺顶,以遮蔽风雨。
屋顶的一排排青瓦如同鱼鳞,一片盖着一片,一楞连着一楞,瓦楞之间留着一条排水沟,一旦下雨,哗啦啦的雨水便顺着瓦沟往屋檐流下。
极富东方气质的滴水瓦,瓦尖秀雅,乡愁流动,呈现出中国风韵深处的静默之美。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寒谁与共。”
秦观在《春日》一诗中有云“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瓦之韵,氤氲了大江南北的岁月沧桑、人情冷暖。
在全兴建看来,房顶上的万片有自己的排列规则,并不只是简单堆砌,需要与砖、木甚至石板在不同的墙面维度完美结合。
这其中不仅有物理知识,也体现了中国人和谐的处世哲学。
瓦匠们都说,这一行当,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关键是要胆大心细。
但是,这“上房揭瓦”的本领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全兴建说,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瓦匠,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身手还要敏捷。
木匠活儿里,蕴含了人生哲理:
“木匠是熬出来的。”成语“班门弄斧”,蕴含了这个行当的历史文化底蕴——“班”,即木匠祖师爷鲁班。
鲁班是春秋时鲁国人,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年代,设计出云梯、钩强等用于攻城、舟战的器械。
相传他还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以及磨子、碾子等农具,发明出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匠工具。
工匠们用矩画方形,用圆规画圆形,用绳墨画直线,用悬垂定好偏正(用水平尺制好平面)。不论巧匠还是一般工匠,都要以这五者为法则。
巧匠能切合这一标准,一般工匠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仿效五者去做,还是会有胜过自身能力的表现。所以工匠们制造物件时都有法则可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木匠活儿里,蕴含了人生哲理。
木匠有了新斧头,不能用自己或他人的斧头来削新斧的斧柄,不吉利,有“自吃自”“自毁自艺”“艺不到头”“半途而废”之寓意。
自己的斧头不外借,“来去不离斧”是木匠的习惯……
繁多的规矩传递出一种信念: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传说,鲁班有三个徒弟:
大徒弟叫张大,是石匠,使红线,被称为“红线上的”;二徒弟叫陈齐,是木匠,使黑线,被称为“黑线上的”;三徒弟叫李春,使白线,被称为“白线上的”。
石匠用的是二尺杆,木匠用的是三尺杆,而瓦匠用的是五尺杆。过去的手艺人彼此一见面,就会问对方是哪道线上的。
同门师兄,石匠、木匠、瓦匠,一起干活儿,分工合作,顺理成章。
吃饭时,以石匠为首,毕竟人家是大师兄嘛;干活儿时候,则都听瓦匠的。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匠心,石雕匠李江:
名副其实的“中国雕刻之乡” 的河北曲阳,“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要说打雕刻,人人有一手。”
石雕作品是文化的载体。有了文化,石头就活了。
石本无言,是匠人们给它们赋予了语言,赋予了韵味。
石本无意,是匠人们给它们营造了意境, 丰富了内涵。
石本无魂,是匠人们给它们缔造了生命,并注入灵魂。
向往,彩画师李子男:
快节奏的社会,他以画笔对抗浮躁,彩画师李子男。
在他看来,一个合格的彩画匠,不仅是技艺高超的工匠,还必须是画家、文人,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谙熟于心。
彩画,是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部分。彩画着色是一项关键工序,不能有半点差错。
工匠们为不同颜色设定了代号:一米色,二淡青,三香色,四硝红,五粉紫,六洋绿,七佛青,八石黄,九紫色,十黑烟,十一红,等等。
庄子树立起“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等匠人形象,认为天道美的展现是技术的本质,人之技的最高境界是以技入道。
匠人传承的不仅是精湛的技艺,还是处世之道和人生哲学。
筑梦,湘西鬼才李宏进:
大匠李宏进是这一群人的领头人,在他名下,已经有十九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我的梦想是为中国七十二行都创造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
手艺人做出来的东西是有温度,有感情的。大匠,意味着绝技与诚心。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一个人首先要淬炼心性,唤醒体内的一流精神,才能达到一流的技艺。这正是手艺人的宝贵精神内核。
工匠——身处卑微地位而安分守己,耐得住寂寞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他们是精明而又有大智慧的人。
老子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刻苦磨练,精益求精,工匠们要耗尽一生的精力。
“金银铜铁锡,木瓦窑石漆,雕画弹染篾,外带毛箍皮。” 工匠精神的本质是精业和敬业。技艺为骨,匠心为魂。匠心即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