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手艺》:浮躁社会里,一股理想的清流(读书笔记)

(文/亦浓)

《有温度的手艺》


记得小时候,遇到哪家盖房子上梁,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的跑去,以期望能够抢到一些糖果。


上梁时候,主家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预备几个包着糖果、面做的小饽饽等,让上梁的工匠师傅从梁顶上往下抛,抢到了就是好运气,幼年虽然偶有困惑,但不求甚解,惟吃食尔。


看了《有温度的手艺》这本书后,很多幼时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01.本书简介


《有温度的手艺》根据荣获24届“中国十佳纪录片”的《大匠之梦》改编而成。本书作者深入中国古建和传统手作的第一线,采访了二十几位普通又不平凡的匠人。


每一个匠人,从个人经历故事,行业的规矩,行业渊源由来、禁忌,行业的传说故事,文人墨客对行业的解读、赞曰,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趣味性、知识性、民族文化,巧妙的的融会贯通,即使不了解手艺专业的小白,也将受益匪浅。


书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工匠精神”,那么,何为工匠精神?


2016年5月6日,随着“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一时红遍了大江南北。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02.从外观上来评价该书


对于热衷读书的我来说,《有温度的手艺》的外观第一印象首先就俘获了我的好感:确实是一本好书。


16开,装帧设计为线装装订,插页内图看起来比较美观,展开的每一页都很平整,手感很好。


胶版纸印刷,字体及里面插图的颜色,都是古铜色,比一般的图书提升了一个档次,儒雅而不奢华,属于收藏佳品。


其次,粗略阅读后,从内容的丰富程度,它也不失为一本好书。


内容丰富,却不杂乱;故事、传说、文人墨客诗句的穿插,为本书增色不少;同时,也使读者摆脱了阅读专业书籍的晦涩。


工匠精神,专业技艺,职业态度,人生价值观,书中均有详解。


由工匠精神延伸而来的,关于传承、专注、坚持、职业修养、几十年如一日,关于沉淀、历练、不焦虑,关于延展生命的幅度等等……


解读者多如牛毛,闻之耳朵生茧,想想自己并无更优秀的、更独特的见解,解读就不必了,精华摘取如下,以飨读者。


03.书中精华亮点汲取


在这个人心浮躁、步履匆匆的社会中,匠人们用自己手艺以及对待手艺的态度、传承手艺的方式,启迪大家“停下脚步,等等灵魂”,去慢慢品位传统的魅力、传承的意义。


他们中既有父传子承的“掌墨师”,也有学美术出身的新派泥塑师;既有坚守传统笔法的彩画师,又有人技共进的数字木雕师;既有心怀江湖梦想的打铁匠,又有为家人雕琢幸福的银匠……


他们是一群匠人,终日相伴的只有泥与木,陶与火,石与铁……他们大多数习惯沉默,只用一双手与这个世界交谈。



父传子承,掌墨师王氏父子、欧氏父子:


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他们说不好。他们只知道,作为手艺人,就得把手里的活儿做到最好。这是手艺人的规矩,一代代传下来,不能坏在自己手里。对他们来说,手艺,就是命根子。


不依靠设计图或模型,大部分时候,“图纸”只存在于掌墨师的头脑里。掌墨师不用一根铁钉,仅凭一根木杆、一把直尺、一个墨斗靠凿榫衔接来完成建筑的修建。


他手持墨斗,把墨线的一头固定在确定的位置上,再来到木头的另一端,前前后后反复瞄准之后,墨线轻轻一弹,一根笔直的线就出来了。


可不要小看了这根细细的墨线。木匠的工作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匠人们依照掌墨师所画的墨线进行工作,挖眼打孔,凿平铣滑。


俗话说“三分画线七分做”,墨线钥匙出了问题,后果会很严重。


治木如做人,木匠有了墨线,便有了依据。


建造孔庙大成殿,除了需要五十根柱子,还有上百根梁。令人惊奇的是,整个建筑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一个铁构件,没有一钉一钎,全靠榫卯连接。


画线之外,榫卯是掌墨师的另一看家本领。


凸出的部分是榫,凹进的部分是卯。榫卯是木质建筑的灵魂。


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使建筑、构件达到功能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掌墨师们用的“样高”是怎样的神器?“样高”是鲁班传下来的,一座建筑的秘密全部暗藏在这“样高”上面。


一根普通的木杆,在建筑前直立起来,按比例缩小计算出所有梁柱的高低尺寸,工匠们再据此去确定梁柱的位置,并做好刻度记号。


上梁,被人们视为建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民间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谚语,梁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俗话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


民间认为,上梁是否顺利,不仅关系到房梁的结构是否牢固,还关系到房屋的主人是否兴旺发达。


据史料记载,自魏晋始,各地房屋上中梁时,都会搞一个隆重的上梁仪式。


古人相信“天人合一”,中梁之于一个房屋的位置,就如同连接天、地、人的桥梁,所以,这也是起房盖屋最为重要的仪式。



“上梁有如人之加冠”。上梁仪式完毕,房屋便有了灵性,有了护佑家人平安美满的使命。


祭梁之后,鞭炮声响起,在房主和亲朋好友注视下,披上彩绸的中梁被木匠师傅们一步一步地拉上了房顶,整个过程庄严而肃穆。


中梁上好以后,几位师傅分别从不同方向踏上搭好的梯子。


一边向房顶爬一边高喊:“上一步,是一家和气;上二步,是二步起业;上三步,是三通四喜;上四步,是事事如意;上五步,是五子高举……”每一步都是祝福,每一步都是希望。


“抛梁”是最热闹的环节。


架上中梁之后,师傅们将事先准备好的装有糖果、食品的布包从梁上抛向四面八方,象征财源广进。


师傅们边抛布包边说“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子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


男女蜂拥而上,争抢大礼,接住布包的人相当于接住了财宝。



无言的瓦片见证生活的艰辛和甜蜜,瓦匠全兴建:


“东家壁土恰涂交,西舍厅堂初瓷了,南邻屋宇重修造,数十年用尽辛劳。金张第游麋鹿,王谢宅长野蒿,都不如手镘坚牢。(明 散曲家陈铎《水仙子·瓦匠》)


民间传统建筑,无论土木结构还是砖木结构,都用一片片青瓦铺顶,以遮蔽风雨。


屋顶的一排排青瓦如同鱼鳞,一片盖着一片,一楞连着一楞,瓦楞之间留着一条排水沟,一旦下雨,哗啦啦的雨水便顺着瓦沟往屋檐流下。


极富东方气质的滴水瓦,瓦尖秀雅,乡愁流动,呈现出中国风韵深处的静默之美。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寒谁与共。”


秦观在《春日》一诗中有云“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瓦之韵,氤氲了大江南北的岁月沧桑、人情冷暖。


在全兴建看来,房顶上的万片有自己的排列规则,并不只是简单堆砌,需要与砖、木甚至石板在不同的墙面维度完美结合。


这其中不仅有物理知识,也体现了中国人和谐的处世哲学。


瓦匠们都说,这一行当,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关键是要胆大心细。


但是,这“上房揭瓦”的本领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全兴建说,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瓦匠,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身手还要敏捷。


木匠活儿里,蕴含了人生哲理:


“木匠是熬出来的。”成语“班门弄斧”,蕴含了这个行当的历史文化底蕴——“班”,即木匠祖师爷鲁班。


鲁班是春秋时鲁国人,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年代,设计出云梯、钩强等用于攻城、舟战的器械。


相传他还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以及磨子、碾子等农具,发明出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匠工具。


工匠们用矩画方形,用圆规画圆形,用绳墨画直线,用悬垂定好偏正(用水平尺制好平面)。不论巧匠还是一般工匠,都要以这五者为法则。


巧匠能切合这一标准,一般工匠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仿效五者去做,还是会有胜过自身能力的表现。所以工匠们制造物件时都有法则可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木匠活儿里,蕴含了人生哲理。


木匠有了新斧头,不能用自己或他人的斧头来削新斧的斧柄,不吉利,有“自吃自”“自毁自艺”“艺不到头”“半途而废”之寓意。


自己的斧头不外借,“来去不离斧”是木匠的习惯……


繁多的规矩传递出一种信念: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传说,鲁班有三个徒弟:


大徒弟叫张大,是石匠,使红线,被称为“红线上的”;二徒弟叫陈齐,是木匠,使黑线,被称为“黑线上的”;三徒弟叫李春,使白线,被称为“白线上的”。


石匠用的是二尺杆,木匠用的是三尺杆,而瓦匠用的是五尺杆。过去的手艺人彼此一见面,就会问对方是哪道线上的。


同门师兄,石匠、木匠、瓦匠,一起干活儿,分工合作,顺理成章。


吃饭时,以石匠为首,毕竟人家是大师兄嘛;干活儿时候,则都听瓦匠的。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匠心,石雕匠李江:


名副其实的“中国雕刻之乡” 的河北曲阳,“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要说打雕刻,人人有一手。”


石雕作品是文化的载体。有了文化,石头就活了。


石本无言,是匠人们给它们赋予了语言,赋予了韵味。


石本无意,是匠人们给它们营造了意境, 丰富了内涵。


石本无魂,是匠人们给它们缔造了生命,并注入灵魂。


向往,彩画师李子男:


快节奏的社会,他以画笔对抗浮躁,彩画师李子男。


在他看来,一个合格的彩画匠,不仅是技艺高超的工匠,还必须是画家、文人,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谙熟于心。


彩画,是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部分。彩画着色是一项关键工序,不能有半点差错。


工匠们为不同颜色设定了代号:一米色,二淡青,三香色,四硝红,五粉紫,六洋绿,七佛青,八石黄,九紫色,十黑烟,十一红,等等。


庄子树立起“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等匠人形象,认为天道美的展现是技术的本质,人之技的最高境界是以技入道。


匠人传承的不仅是精湛的技艺,还是处世之道和人生哲学。



筑梦,湘西鬼才李宏进:


大匠李宏进是这一群人的领头人,在他名下,已经有十九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我的梦想是为中国七十二行都创造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


手艺人做出来的东西是有温度,有感情的。大匠,意味着绝技与诚心。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一个人首先要淬炼心性,唤醒体内的一流精神,才能达到一流的技艺。这正是手艺人的宝贵精神内核。


工匠——身处卑微地位而安分守己,耐得住寂寞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他们是精明而又有大智慧的人。


老子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刻苦磨练,精益求精,工匠们要耗尽一生的精力。


“金银铜铁锡,木瓦窑石漆,雕画弹染篾,外带毛箍皮。” 工匠精神的本质是精业和敬业。技艺为骨,匠心为魂。匠心即大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75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0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244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99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1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07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34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33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54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849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1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0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31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3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60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7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9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为什么有的夫妻能够相爱相守白头偕老,有的夫妻的婚姻关系却像埋下了定时...
    edce82b26551阅读 2,657评论 1 28
  • 为什么婚姻对于有些人来说如此艰难,而另一些人却可以厮守一生?如何预防婚姻中的危机,如何拯救一段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
    如水年华阅读 2,092评论 4 51
  • 今天,遇到一位刚听完幼儿园课的家长,她说到一位特别有名的七十多岁的老教师,给他们这些家长讲的公开课。讲到一...
    冰镇火药阅读 386评论 0 2
  •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帆船梦阅读 240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