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91)——我永远眷念着我的故乡——会泽(3)

                三  带着两个儿子回家省亲

        光阴似流水,奔腾永不停。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生活的模样。1972年,我们有了两个孩子,一个十岁一个八岁。也该让他们去看看他们的奶奶,大爷等亲戚了。两个儿子也很想去见见他们的祖辈,见识一下云南的风光美景。于是,打点行装,订好车次,爱人带着孩子从北京出发,我从河南中途上车汇合一起南下。那时的车况很差。我们四人全坐的木条式的硬座。也不知道有没有卧铺,即便有也坐不起啊!全程四天三夜。困了,就在座位上打个盹。孩子则铺张报纸睡在座位下面。尽管旅途辛苦,但想着能见到亲人,疲惫便被希望冲淡了。

        到了昆明 ,我们被接到住在省军区大门口的姐姐家。姐夫从彝良调来云南省军区,姐姐也随之来到昆明已经好几年了。姐姐姐夫第一次看到两个从北京来的孩子,喜形于色,高兴的不得了。两个孩子用标准的普通话稚声嫩气地叫着姑姑姑父表哥表姐,很快融入到这个温馨亲切的家园,也受到了大家格外的的喜爱。

        姐姐,外甥外甥女带着我们游公园逛大街,让我们在昆明度过了欢欣快乐的日子。两个孩子在这个新天地玩的可开心啦!

     

两个儿子和侄女在翠湖游船上

同时,我们也见到了弟弟。弟媳还在禄劝县工作。弟弟一人带着五岁的女儿,她机灵调皮,特别可爱。大概是为了防止她骄傲自满吧,故意反其义给她起了个小名:大老憨。我们喜欢她,特地将她也带着同行。姐姐给我们买好汽车票,送我们到会泽去。

      哥哥将我们接到家。母亲见到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笑的合不拢嘴,亲切地摸着头抚爱着他们。孩子们见到了奶奶,大爷大妈,堂哥堂姐,虽然陌生却不感到拘束。他们知道 这就是自己远方的家啊。母亲日思夜想地见到她特别期望的两个北京孙子和一个昆明孙女,一种自豪感满足感充盈于心间。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美食让我们品尝。一再说让我们多吃,吃好。尽管那时食品凭票供应,她们宁愿平时少吃点也要保证我们吃个够。

       

和儿子侄女在会泽

可不一般的大老憨,奶奶和堂哥堂姐一见到她,就被她头上的自然卷发和活泼顽皮的眼神所吸引,戏称她小洋人。我们带着三个孩子出去玩。有次去电影院看电影。两个儿子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专心地看着,可大老憨却不安分。前排的观众挡住了她的视线,她不是把自己的头偏一点,却伸手把人家的头往下摁,那人回头一看是个小孩也就让着她,把头偏一边去。看电影前我就交代她,不要乱跑,走丢了可就回不了家了。可她故意要和我作对,独自跑到前面又转到后面去。我不理她,眼睛盯着她的动向。过了一会,她自讨没趣跑回来又坐回她的座位,做了个鬼脸,对我说,我是故意吓吓你的。看这小家伙多精啊!我们带她去一位卖酸菜的亲戚家玩,一进屋她就看到了腌着萝卜的大缸,她闻到了诱人的酸菜味,想吃又不直接说,问老奶奶:那个是哪样?奶奶说,是酸菜。她又问,给好吃?奶奶说,好吃的嘛,你想吃我给你拿一点。奶奶就用小碗盛出来让她吃。她可高兴了。五岁的小女孩,心眼竟然这么多啊!

        这是一次重要的省亲。会泽亲人第一次见到两个北京孩童和一个昆明小调皮。会泽和北京,昆明的心连的更紧了。

        1993年,我和爱人第三次来到云南。姐夫姐姐家已搬到省军区虹山第一干休所。我们仍住姐姐家。姐姐和弟弟陪我们到会泽

爱人和弟弟在金钟公园门口

去。母亲已于1974年去逝。可惜的是,因路途遥远,通讯不便,母亲去逝前,未能见上一面,是个终生的遗憾。大哥带我们去郊外山上给母亲上了坟。我们在母亲坟前跪拜,心里祝愿她老人家一路走好!一想起不善言辞只知默默操劳,没有享受到人间快乐幸福的母亲的可怜的一生,不禁潸然泪下。

        两个侄子此时已经成家。我们分别探望了他们的家。还见了多年没见面的小舅舅等亲戚。虽然远隔千里,亲情却始终像一根牢固的纽带将我们拴在一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