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脾气只发财

今晨,我随意拿起手机,指尖在朋友圈的屏幕上轻轻滑动。不经意间,突然发现一位老友的签名改成了“不发脾气只发财”。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没有复杂的雕琢,却让我心头一震。

我们这代人,就像被时代浪潮推着走的行舟,经历过计划经济的余温,也撞入过市场经济的冰水。那些年,单位大院里分来的筒子楼,如今变成按揭几十年的钢筋水泥森林。发脾气?谁还没在生活的夹缝里憋出过几口恶气?可每次怒火攻心时,总有个声音在耳边低语:"吵赢了架,输掉的是日子。"

记得隔壁邻居老李头,当年在厂子里因为车间主任少算了他两小时加班费,拍着桌子骂了整整一个下午。第二天,厂里贴出通告,他被扣了当月奖金,还落了个“刺头”的名声。后来工厂改制,第一批下岗名单里就有他的名字。而厂里隔壁车间的老张,面对同样的事,只是默默记下账目,转身去跑业务。几年后,他用攒下的第一桶金开了家小作坊,如今早已是业内小有名气的老板。

生活的琐碎,就像老式缝纫机的脚踏板,一踩一抬间,总免不了卡住几根线头。工作里的KPI报表,孩子试卷上刺眼的红叉,老人床头柜上堆积的药瓶……这些细碎的烦恼,何尝不是命运递给我们的砂砾?当我们学会不再因砂砾的存在而暴跳如雷,才会发现,正是这些磨砺让掌心有了厚度。

张爱玲说:“我喜欢钱,因为我吃过没钱的苦。”这话放在我们七十年代后的人身上,再贴切不过。小时候,父母工资袋里的几张毛票,决定了能不能买支铅笔;成年后,卡里余额的数字,决定了能不能给老人换个护理床,给孩子报个补习班。钱不是万能的,但它是寒冬里裹紧的大衣,暴雨中撑开的油纸伞。它让我们在急诊室门外不再手足无措,在裁员名单公布时还能从容转身。

财富从不会垂青那些被怒火蒙蔽双眼的人。多年前,一个发小因为客户临时改方案,在会议室摔了水杯,结果丢了单子也丢了工作。而我那位中学同学,面对甲方的百般刁难,只是微微一笑:“咱们重新梳理需求。”三个月后,他不仅拿下了这个千万级项目,还和对方成了生意伙伴。

如今,当我看到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大姐,看到深夜写字楼里亮着的灯光,看到老人蹒跚的脚步,我会在压力来袭时,轻轻闭上眼睛。深呼吸间,仿佛听见岁月在说:“压下去的火,会变成推你向前的风。”

不发脾气,不是吞下所有的委屈,而是把腾不出手擦拭的眼泪,化作掌心的茧;只发财,也不是攥紧每一分铜板,而是让生活的天平,慢慢倾向那些值得期待的重量。当我们学会在生活的褶皱里,把脾气熬成蜜,把焦虑炼成金,会发现,幸福早已在某个转角,静候多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