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成长时差

我是85后,我还有两个75后的哥哥和姐姐。每当聊到童年回忆里的父母时,记忆里的他们与同龄人的父母形象格格不入,倒是与70后的更吻合。包括我的童年,听起来更像是70后的童年。所以,讲起小时候,别人可能会觉得我来自一个非常遥远闭塞的地方。

父母以70年代的养育方式将我养大。因此,我的童年与其他85后的童年有一个10来年的时差。

这导致我们在对父母的称呼上有些差异:大姐和哥哥以“啊爷”称呼爸爸,这是壮语中成年人对父亲的称呼。而我和妹妹年纪较小,我们称爸爸为"啊爸”。爸爸去参加大姐的家长会时,同学们说:“你爸爸好年轻呀!” 但他去参加我的家长会时,他的相对年长曾让我觉得小有难堪。班上的好朋友说:“哇,你爸是个老帅哥”,我却仿佛只听见那个“老”字。后来,随着学识增长,回想起那瞬间曾流露出的难堪,实在愧对父亲!

妈妈学着同龄人的妈妈模样,在我们生日的时候,打电话来说:“生日快乐!” 隔着电话,我们双方都有些羞怯,但妈妈还是大胆地说了出来。大学时的寒暑假,妈妈时常问我:“你在学校经常吃的什么菜?” 刚开始我回答得很敷衍,后来就不耐烦了:“都说了土豆土豆,白菜白菜,茄子茄子!还问那么多次?” 妈妈悻悻地说:“我是想看看你在学校常吃啥,在家的话,我就做一些你在学校不常吃到的家乡菜。” 未能及时领会到妈妈的用心良苦,懊悔充溢,十分悔恨之前不耐烦的态度。

我考学时,爸妈也努力地跟上潮流,像其他家长一样关心家里的学子。都说鱼有营养,爸爸经常在我中考前做鱼汤,说鱼汤补脑。高考前,从大姐那里知道,别的家长会到学校给孩子打气鼓劲。于是,他们专门到学校来看我,带我和我们宿舍同学吃好吃的,好让我觉得“别人有的,我也有”。虽然整个吃饭的过程,他们的表情、语言和动作都显得有些生硬,但他们已经非常努力地想要跟上85后父母的节奏了。

这就是我的成长时差。因为这个时差, 我的情感和认知更愿意接近70年代的模式。说不上是好是坏,但确实让我有些迷惑,有点找不到群体归属的飘零感。我猜,我喜欢怀旧会不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好在, 我并不排斥这种“飘”。之前说过,

回忆都是美好的。我以出生前10年的方式长大,在这个过程里,我用早10年的感受过当下的生活,是不是更容易发现美的东西和感受。

-----读蒋勋《美的感受,需要时间》后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489评论 2 14
  • 前几天,浏览小众新词时,“成长时差”跳了出来。从来“成长”就是个全民话题,总是一边享受,又遗憾着青春逝去的我们,说...
    暖阳里的花猫阅读 351评论 2 2
  • [http://]01)时差 …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
    Zhouquan56阅读 523评论 1 16
  • 我想写写我的父亲,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写。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想写,但是总是不能无法难以不肯下笔,下不去笔,我对父亲的感...
    普雅也是花阅读 2,726评论 5 21
  • 大半夜地被朋友圈的一道番茄炒蛋刷屏——儿子美国留学,要与朋友聚餐,需要拿出一道有中国特色的菜,于是微信老妈:番茄炒...
    妙雨生花阅读 1,570评论 14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