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啥老说你别管我(少年篇)

孩子为啥老说你别管我(少年篇)

大家好,我是各位的新朋友,情感分析师高老师,今天我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孩子老说你管我。

说教久了,孩子的耳朵就闭上了。

为人父母者,不怕外面的工作辛苦,不怕别人的白眼冷嘲。最怕的恐怕是一腔热血地和孩子沟通,得到的往往是“你不懂!”“你别管了!”“我明白啊!”“你就把你的事情做好得了,我的事情你别管。”孩子一句牢骚话,往往扎得父母半宿睡不着。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做了什么让孩子这么排斥我。我费劲巴力在外面拼死拼活的赚钱,最后得到的就是这些刀子话吗?!

同为人父母,高老师深深理解这种痛苦。但是这种痛苦真的就怪罪孩子身上吗?物理学讲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高老师不妨设几问,看官问问自己,能做到几点?

一、能不能准确地说出,上一次和孩子聊天是什么时候?注意,是聊天,不是训斥,整个过程是有孩子笑声的那种。

二、能不能准确说出,自己孩子目前最喜欢的事,比如偶像,游戏,书籍,电影,甚至运动等等。

三、最近一次拥抱孩子是什么时候?对孩子深情地说“我爱你”。

四、是不是在孩子面前逞强,辛辛苦苦的赚钱,轻易地给孩子,哪怕所有人都看出你生活的窘迫和不顺,还在那假装坚强。

五、面对生活里的各种困难,你是笑着面对,还是独自喝闷酒,然后耍酒疯,数落另一半。或者无端地仅仅因为一点点小事情,给孩子一顿劈头盖脸的谩骂,甚至动手。

大家不用着急看下面,仔细看看这五点,简简单单的几点。能做到的家长也不会在深夜看见我的文章了。

第一点,你平时和孩子聊天都聊点什么,是不是问饿吗?冷吗?困吗?累吗?你甚至不会去问问,今天,你开心吗?第二,你并不了解你的孩子“痛苦”,青春期的孩子对喜欢有了概念,舍和得很难取舍,时间分配不好,学业和游戏都想做是根本不可能的。特别需要稳定的引导,从而形成一种习惯,每日学习,游戏,运动,读书按部就班进行。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尤为重要,你可以不懂学业,你陪都不会吗?第三点,孩子在婴儿时期,饿了会哭,抱起来就会不哭。肢体语言的作用不言而喻,一个简单的来自爸爸或者妈妈的拥抱,不仅仅的体温的温暖,也是孩子卸掉自己所为倔强伪装的不二法门。不做作的拥抱,会让一个孩子无比健康,坚强。百毒不侵!因为爱已经不在嘴上,早已融进了孩子的血液里。孩子深深感知这一点必定战无不胜!第四点和第五点,谈的是以身作则,孩子永远是言传身教的结晶,父母永远是第一任老师,父母可以数学不好,可以语文不好,甚至英语不好。但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一定会传递很多积极的,健康的的能量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赚钱的来之不易,他会学会珍惜,体谅父母,在身体想玩的时候父母的乐观积极,不像生活妥协的性格会让孩子战胜欲望。这是物质所不能触及的。但是很多人往往都忽略了言传身教的意义,把孩子推给了老师和学校。可老师浑身是眼能盯住几个孩子呢?最后家长觉得你看我拿了那么多钱让你上学,最后你啥都不会。认为孩子一事无成,一无是处。于是经常话里话外旁敲侧击孩子的脆弱自尊心。孩子就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啥也不会,我就这样了。逆反心理也会让孩子反过来看父母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你总说我,你又是怎么做的呢?一旦发现父母的不足之处,遂失去对父母的敬重之心,这里尤其提到一点,父母之间有争执很正常,无论谁吵输了,输的一方在孩子的心里一定是被轻视的。孩子甚至会模仿胜利方的语气和说话方式对其进行训斥。心想你们也不过如此,还说我。逆反心理更加严重,你谈话,他会听才怪。

父母间的尊重影响着孩子和父母每个人说话的态度,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也决定着孩子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感情是相互的,老子就是老子的思维的早该丢进历史的垃圾堆,能真正听进去孩子的话的家长以后必然被孩子深深信赖,孩子的成长一定是需要家长给予不断的建议和帮助。但前提是尊重,而尊重和溺爱却是一个不太好掌握的尺度。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一道好菜。莎士比亚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找到自己家里这本经的特点,找到孩子的喜好,放下父母身段,发自内心去听孩子的想法,去感受他想法形成的原因,站在他的角度分析利弊,有些事情的结果也许真的就不一样了。不要等事情为时已晚的时候才感叹自己为什么不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去好好读他,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的道理不用我说,看官自会了解。

最后感谢你阅读高老师的拙作,不足之处必有,只望营养之处能与诸君共勉就是不胜荣幸之事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