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把慧分为三种:闻慧、思慧、修慧。
闻慧
我们说”听过很多道理“,就是指的”闻慧“这个层面。闻慧是所有慧里最软弱,对我们最无用的。甚至有些时候,它对我们带来的还有伤害。
1 我们喜欢捡那些听起来“有道理”的东西听
什么东西让我们下意识就觉得说得有道理,答案是那些我们一直相信但是不敢承认的东西。一个不想减肥的胖子,会很喜欢“胖也优雅”这样的句子。一个懒的人,会喜欢看“懒是发明和创造的原动力”这样的鸡汤文。
然而真正能够给我们人生带来改变的,是因为我们从一些文字或者话语中得到了启迪或者批判,发现了我们没看到的事物和错误的了解,从而价值观和行为。如果那些“有道理”的东西没让你的价值观和行为改变,只是让你自己的幻觉更加坚固。你又如何过好这一生。
2 伤害我们自己思考的能力
看过很多“有智慧的书”,即使这些书真的有智慧,如果我们借由这些书开始我们自己的思考之旅,我们依然无法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就像我们吃了很多鸡蛋,自己也还是没法生蛋一样。
甚至,我们在“看了一些有智慧的书”,从里面摘录几个句子后,我们开始觉得又掌握了一些真理,我们觉得自己又聪明智慧强大了。人是懒惰的,希望有捷径,希望轻松,希望别人帮自己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然而吃饭、拉屎、健身、思考这几个事情,是再怎么别人也没办法帮你完成的。
真正聪明的人是自己能够思考,自己能够创造的人。看书只是帮助我们思考和创造的工具。看完一本书后,问问自己,借由这本书的帮助,你思考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3 让我们不相信“道理”有用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道理,很多道理听起来都是相悖的。如果我们只是不断去看这些“道理”,而不去分析他们在具体情境下的具体应用,就会觉得这些道理完全都是互相矛盾,一个都信不得。
最终我们相信,只有直觉才是真的。理性只是一种幻觉。的确直觉使用起来很轻松,大多数时候也很对,然而直觉是短视的,直觉也不怎么具有自我反省而自我更新的能力。
思慧
1 从认同到理解
1.1 理解概念
1.2 理解背景
1.3 理解作者
2 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可信的,什么是不可信的。
3 理论和实例的结合和互相印证
从上到下的整体贯通。
4 建立立体的知识体系
修慧
记得以前看《哈佛幸福课》,里面的主讲 Tal 在第一课里提到“(这个课程)is not about information. it's about transformation"。
1 学习的目的是让你更强大和更自由
2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不断精研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