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

近来清理抽屉时,发现了一大叠以前大学时的书信,大多都是家书。慢慢地翻阅它们,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发黄的信纸,熟悉的笔迹,万千叮咛犹在耳边,可惜伊人已逝,留下的是永恒的思念。

木心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那时候的通讯全靠书信,盼书信,读书信,写回信占据了大学生活的一大部分。书信传递情感,联系情感,也寄托思念。在如今讯息发达的时代,思念某个人马上就可以联络上,有视频,有语音,好像是方便了许多。但失去的是延迟满足的幸福感,思念变得唾手可得,因而也就廉价而轻薄,没了堆积起来的深厚与满足。当年年少轻狂的我哪会想到再过二十多年手机通讯会取代书信呢?不然我就不会丢掉那么多珍贵的信件了。

家书里妈妈的信占了很大部分。儿子读了说原来天下父母都是相同的啊,你现在唠叨的也是外婆一再叮咛的。听了他的话不由感慨人生真的是循环往复,以前我最不耐烦父母那些碎碎念,没想到若干年后我也这样做父母。当年的我不懂得父母之心,现在的我抱怨孩子白眼狼,都是一样样的。“日光之下无新事”。现在回头看当年妈妈批评我马虎,没恒心,都说得很对。知子莫若母,惭愧我辜负了她的一片心啊!

妈妈在她46岁生日的信里说着中年的感悟,人生不易,尤其中年。当年我从没认真去体会她的心境,如今我到了她当年的年纪,慢慢体会到了中年的无奈与无力感,同时还有责任与压力。对孩子的唠叨与牵挂一直继续,但他也是无法理解的。这就是子女债,一代代都是如此。欣慰的是人总要经历才会长大,放手是父母的最终课题。

一点感慨,有感而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反省二组的家人们: 你们好!感谢大家三天的加持,认识你们真好!我们从第一天的相识到最...
    徐书成阅读 224评论 0 0
  • Hi,我们家最亲爱的女儿,Sarah: 打开这封信的时候,你可能经过3天2夜的奋力攀爬,终于站在群山峻岭中...
    付麒琬阅读 819评论 0 2
  • 3.1 坐上火车去参加年会。忘了带耳机了,不能听歌,就写写家书作业。 没写成,一是觉得想写的事思路不清楚,想不明白...
    饭饭书书阅读 104评论 0 0
  • 1.15 下午,找助教老师沟通做了爷爷的亡灵,想起了爷爷去世时候的一些细节,奶奶和姑姑的哭喊声,还有爸爸的痛哭,助...
    饭饭书书阅读 310评论 0 0
  • 一次次的出门满足了我想逃离的愿望,想离开家,离开所有。出来上课,正好满足了我这样的想法。当真的离开了,心心念念的还...
    饭饭书书阅读 1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