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主推的花小猪打车,为何成不了打车界的拼多多?

近日,一款打着全网最低价旗号的网约车平台——花小猪打车突然出现,并倚仗着“便宜”的优势,采取一口价模式,猛攻贵州遵义和山东临沂等三四线城市的市场。 


花小猪打车的出现,不但让风平浪静的网约车江湖再次掀起了波澜,也让领券、拉新赚现金等花式补贴烧钱的方式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其拓展市场和补贴力度之猛,让不少人都看到了曾经滴滴的身影。

 

事实上,花小猪打车还真是滴滴推出的网约车新品牌,只是尽管它有着滴滴相同的血脉,却显然没有滴滴的好命。

 

早在花小猪打车在全国上线的前夕,其就曾先后被天津、深圳和烟台等地的交管部门约谈,并被临时叫停。而在长春甚至还出现了,由于花小猪打车司机由于证照不齐全被运营部门查扣的情况。

 


日前,花小猪打车更是被青岛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以“无资质非法运营网约车”的名义依法查处,并叫停了当地的业务。这一系列的“坏消息”无疑让快速发展的花小猪打车站在了舆论的焦点。

 

显然,在花小猪打车快速的扩张之下,合规性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桎梏。尤其是花小猪打车对当地网约车的司机和车辆审核标准,明显与现行的网约车细则不符这一条,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真正的目的。因此,作为滴滴的新项目,如何尽快摆脱人们对它的质疑,已成为花小猪打车亟待解决的问题。

 

平心而论,尽管花小猪打车和滴滴在设计方面确有相似之处,但对比两者的运行模式,会发现差异其实很大。

 


比如在乘客端,与滴滴按实际里程付费的模式不同,花小猪采用的是一口价模式,用户下订单后即显示全价。而在司机端,相比滴滴不能随意拒单,花小猪打车司机的权限会更大一些,基本可以做到自由选择订单。

 

因此,花小猪的出现不但在现阶段补充了滴滴的多品牌矩阵,还打破了滴滴目前在一、二线城市的现有模式和上限,有助于其探索更广阔的市场与未来的增长边界。它不只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也给网约车司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而这也间接说明,滴滴已经意识到在线打车市场的用户增长率正在逐渐放缓,而如何通过渗透低端市场,完成市场和客户群的重新划分,实现社会资源的更精细共享和分配,将是其未来最重要的任务。

 

只是,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滴滴在一、二线城市都没有解决合规性问题,现在却贸然出击三、四线城市,显然不太明智。

 


事实上,目前的花小猪打车不但面临着合规性的问题,也没能找到符合政策监管的商业模式。特别是近期其突然从下沉的三、四线市场杀回北京和广州等一、二线城市的行为,更是让人有点迷。

 

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运营商,如果滴滴为了抢占市场,而不惜降低准入门槛和风控标准,只会逐渐失去乘客的认可和信任。不但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难以占领,就连一、二线城市的大本营恐怕都要失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