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
关于年,儿时的记忆还停留在每年的年前几天,尤其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整个静谧的村子就会热闹起来,太阳落山后,家家户户送灶神爷,对于我自己而言,最独特的记忆就是我家的灶神爷都是奶奶送去转娘家,因为一直很好奇,所以特别喜欢看奶奶怎么送,于是从头到尾跟着奶奶转,包括奶奶跪在灶头前对着灶头说话,其实一开始我根本不懂为什么要这样,所以奶奶说的时候我在一旁一直偷笑,送完后奶奶才给我讲关于灶神爷的故事,以至于后来爸爸接替奶奶的班,弟弟接替爸爸的岗放炮送灶神爷时,我都会准备几块糖交给爸爸,不管真不真,只觉得这个故事太美好,所以,很虔诚地希望灶神爷转完娘家回来在新的一年能给全家带来祥和之态。自从送完灶神爷,年味愈近愈浓。第二个增加年味的时刻便是腊月二十四和二十七,因为家家户户都会去太平赶集买年货,初中之前,在这两天能和妈妈去太平真是比过年还兴奋的事,但因为人杂车多危险,家人都不让去太平,所以会提前把想吃的年货说给妈妈,妈妈赶完集回来会背好多好多好吃的,瓜子花生呀,糖呀,辣条呀,都是批发一些囤起来,尤其是辣条和糖,辣条给我们一人一根,然后把其它的藏起来,每天给我们分着吃。糖果只称一斤,回来交给奶奶,奶奶每天给我们一人几颗,所以年过完了好吃的也没了,现在想想,那种不宽裕的年,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这几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年的这几天妈妈都会劝我们去太平跟她一起赶集,以前买年货是靠人背,现在直接开个三轮车一次性买个够,而儿时渴望去赶集的那种感觉完全不复存在,买的年货种类比以前多了好多,量也翻几倍。甚至妈妈买糖果时我都会劝少买点,买回来也根本不像以前一样那么狂喜,糖放桌上几天都不会去动它,像以前一样,估计一两天就吃完。不知道是生活好了还是自己长大了,总之,过年对物质的追求已然肤浅好多,而更渴望的是时间慢一点,陪伴长一点。
年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放炮过年,过年放炮,记忆里的年,离不开炮声,大年三十晚上,大家都去太太家挤一屋子等着看烟花,而太太以最舒服的姿势蜷缩在炕前,胳膊依靠放在腿上的小枕头支撑,时而低头养神,时而张望她的子孙们开怀大笑,耳朵背眼睛也不亮,只是静静地闻着满屋子的旱烟味跟大家挤在一起云里雾里听着各种吵声迎新年,小孩儿们被赶在屋外的夜里捉迷藏,天不怕地不怕,拿着手电筒你追我赶就是年。
白驹过隙,四世同堂的幸福早已离去,可大年三十晚上的热闹又以不一样的感觉存在,太太走了,太太的儿子儿媳一个一个又走了,过年大家庭在一起的热闹反而靠着这种独特的形式又聚在一起,炕上的爷爷们少了又少,不一样的场景读不出该是欣喜还是悲伤,地上的父辈们,靠酒作欢,畅饮一年所有的酸甜苦辣,举杯共祝开年大家平安幸福。
年后
在未离开家之前,对年后的感觉浅淡无影,只觉得年走了,好吃的没了,生活也没意思了,而现在感触最深、最怕的就是年后的到来,年走了,在家的日子也到头了,又要去漂泊,又要去为梦想而奋斗,生活依然,志气还在,回头父母原地盼你回家。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苟且偷生,愿来年平安无事。
写于2018年 腊月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