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军形篇》里写道:“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我理解大概的意思是,善于作战的人,通常是在必胜的情况下。而必胜的情况在于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找准进攻别人的机会。这样的胜利,往往不是出奇制胜,或者力挽狂澜,而是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如同积水于千仞之崖,势到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曹操在写这一段的评价时,总结写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我的理解,就像是水平足够高的门将,很少会做出惊世骇俗的扑救——大多通过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意识以及千百次训练出来的肌肉记忆,在危险到来之前已经解决,而不是临到生死一线再玩心跳。
真正做好充足准备,情报收集得当,各项准备周全,这是应该之前做到的事情。临事靠急智,固然后面有死里逃生的快感,但已经落了下乘。到更高层级,如果靠打仗解决问题,也已经是到了下乘;真正厉害的是靠着经济的积攒、外交的纵横,达到不用进行实际的军事行动也能达到战略目标,也是一种“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汉武帝时,卫霍远逐匈奴固然是千古名将,但赵充国在羌地不仅保家卫国,尚能展开屯田,以至损失更小、影响更深远,虽然赵充国名气不如卫霍,但究其实际的效用,却也是不逞多让的。
反例就是陈庆之以三千兵马破北魏七十余城,但很快就败退回南方。虽然后世都神往之,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双方实力的对比,也不能给南梁带来实际的好处。此赫赫之功,可以振奋民心,但很难讲是真正的“善战”。
由此比如乐毅破齐,后世分析认为,乐毅在留下齐国即墨、莒二城的时候,是想将广大齐地逐步化入,以求真正的灭国。燕国弱小,即便凭一时血气之勇得以灭齐,但齐国几百年之大国,后续必是大问题;但留有二城,乐毅大军尚在,便如变相的屯边,徐徐图之。但燕国君王的更替未能给乐毅留足时间,燕国灭齐,最终使两国皆弱,致最终的赢家不过是秦国了。
我从前做资金,也有在资金链紧张的时候用别人没想到的方法拿到一笔钱解决危机的时候。当时自然是心情舒畅,后面想,其实不过是经验不足、准备不好罢了。如果运气不好,就要酿成大祸的。后来有了预判,各项情况能够了解,各种方法都熟悉,便早做准备,自此即便是2014年银行资金最紧张、公司投资最厉害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手足无措过。
我想做企业也应该是一样的道理。靠着美好的想法是做不成企业的,也不能指望突然天上掉下的订单一夜暴富。做好积累,尊重市场,为投资人、供应商做好服务,沟通及时,融资稳步推进,使企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再谈发展。
这样的企业自然在市场上看不到噱头,但这是不易消亡的企业,也是可以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