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盈:《流量池》读书笔记

我是静盈,这是我的第31篇读书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90年代以前,流量就是线下门店,位置好,才能人流多。互联网出现后,尤其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后,线上流量异军突起。但2015年起,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就开始逐渐消失。流量问题之下,企业如何营销破局?杨飞在《流量池》中提出了“急功近利”的营销理论:流量池方法。

        所谓急功,是要快速建立品牌,打响知名度,切入市场,获得流量。

        所谓近利,是在获得流量的同时,快速转化成销量,带来实际的效果。

        流量思维是指获取流量,实现流量变现。而流量池思维是要获取流量,并通过流量的存储、运营和发掘,再获得更多的流量。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流量获取之后的后续行为,后者更强调如何用存量找增量。

        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池,珍惜一点一滴的流量,能“品效合一”就绝不“品牌务虚”。

        从流量池的角度来看,品牌不仅是心智占有和信任背书,它本身就是巨大的流量池。品牌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占领我们的心智,使我们不仅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它,还会主动跟人推荐它,给它带去新的流量。

        扫码可听《流量池》。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