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的每一天都在花钱,但有的时候发现自己用的稀里糊涂,不知道用在哪里,甚至于是无什裨益,几多累赘。
如同怎么赚钱,怎么花钱也是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年岁的增长,关于钱应该花在哪里渐渐的有了一番自己的领悟。
关于珠宝首饰
适逢生日,男友问要什么生日礼物,出于不想他破费的心理,随口说了句,那就发簪吧,预想的是个木头簪子,结实顶用。谁知问我看到个金簪子式样喜不喜欢。
然后老妈说金簪子有啥用,平时又戴不出去,不被人偷了就怪了。还不如买个金手镯什么的,后来又改口说,其实也没必要花这个钱浪费,你奶奶的金首饰加上我的首饰到头来都是你的,没必要买多少了。
不由想到,以后我的所有首饰如果给下一代,如果是自己女儿还好,如果是儿媳妇什么的,恐怕还有点心不甘情不愿。于是乎,发现首饰包包这类东西还真是个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死物。
在这些上面多花钱,值当吗,或者说花多少钱适合。
显然是适可而止,恰如其分,讨得自己欢喜的有限几件就够了。
选择有品质的物件
珠宝首饰,华服香包,虽然是对女性有着永恒的吸引力,但也尽是些装饰性大过实用性的非必需品,甚至是奢侈品了,自不必多取。
但是日常生活中天天要用到的东西大可不吝于给自己或者家人捯饬几样,选择有品质的物件来日夜相伴。
花钱花在有品质且持久耐用的物品上,可以累月逐年的慢慢把整个居家环境更换一遍。例如,好的枕头,舒适宜人,对睡眠有好处,能用好多年,还有厨具,桌椅,这类日常生活中天天能接触的事物,缓慢但慎重地自外而内的召唤出变化,建立起联系,相处来牵绊。亲近之物,喜爱之情,眷恋之温,是给自己收拾建立了一个私有的温柔但坚定的窝巢。
选择有品质的东西,也是对自己积极的心里暗示,要对得起自己精心选择的好物什,阳光向上而充沛的生活。
而有品质的东西,不一定和收入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因为她不一定是有品牌的东西,虽然选名牌是最容易,最省力的方法,但是名牌往往有太多的溢价在里面;而不是大牌但是有品质的东西要经历许久的熟悉,手感,眼力才能识得,在大多数人向往的年龄常常还没有这样的眼头劲,那该怎么办,个人体会,有种办法是找有经验的人长眼带着看,虽然这种经常是可遇不可求的,还是对方邀约的情况比较多。
但是在如今这发达的网络社会我们还是能通过一些专研,经验的分享,慎重地选择,找到属于自己的有品质的东西的。
为体验花钱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生在世间不过一场行旅,除了记忆无法带走其他任何东西。”
人类可以说是世界上唯一的可以把自己潜力发挥到极致,活到老,学到老,玩到老的生物。人生一世,也会发现最后自己能留下来的,能感知的,只有自己创造的回忆。而回忆,正是从无数不同的体验中诞生的。
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这么说 “常为自己投资。为体验花钱。钱要用在丰富个人体验和感受上,这才算是为自己的投资。要带着给自己播下种子的意识使用金钱。给自己的投资有很多种类。学习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时候,千万不要吝啬金钱。”
所以想学什么就去学吧,不吝惜金钱的去学,无论是英语法语,是钢琴提琴,是潜水轮滑,是陶艺水彩,学了永远是自己的财富,创造的乐趣和挥洒的汗水比什么都来的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许多花在华而不实的物件上的钱,真心不如投资在自己身上,无论是多点生存或者生活技能,还是多几分美的熏陶,乐的感知。
生活的另一个智慧是,当你跨越了某一个界限之后,就会发现世界是想通的,无论是体育,还是音乐,艺术还是商业,于是也无怪乎许多有能之人会跨界。
生活中这样“触类旁通,妙语天成”的体验,举个算牵强的例子是,有次跑去体验花盒插花课,插花是有趣的,看着自己的作品成形的喜悦也是超级实在,但是最难忘的是吃到很好吃的饼干,虽然不知道品牌,但是刚好在全家看到,才得以买了和家人以及同事去分享。
花钱方式也是生活方式的体现
《不持有的生活》里说:超过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持有;不钟爱的物品,不持有;无法回收利用或转送给他人的物品,不持有;不适合自己、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相符的物品,不持有。这不啻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方式,极简主义的处理物件的方式可以为体验感受生活腾出广阔的空间。客观物体占的空间小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才更能展开自由的翅膀。
想想身为女性,每次看女权运动的不易和女性成就的纪录片,就一边心酸感慨,一边也是分外激励自己活的精彩,珍惜好不容易斗争来的权利,充分感受生活。拼命感受生活,体验新事物的时候,会发现无暇顾及那些华丽浓稠浮夸的召唤,只恨不得轻装上阵,在多彩世界的汪洋大海里潜入浮出,猛一个扎子下去直到喘不上气来,也要阅览这琳琅满目的馈赠,不吝于亲手加入这创造。
有生之年,能发出这辈子活值了的感慨时这辈子才算真的好好活过。
怀着这样的信念,我意愿好好对待钱包里的每一块钱,充值我生活的氧气瓶,把这辈子活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