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韩非子寓言
我们知道,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他非常善于说理,并且经常通过寓言的形式说明道理,所以《韩非子》一书给我们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寓言,其中大多数都已经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或变为成语,或变为启蒙故事。
名篇精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③。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有水。⑤”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⑥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曾任齐国相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隰(xí)朋:齊庄公的曾孫,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任“大行”之职,是齐国重要的外交大臣。孤竹: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县一帶,诞生于商朝初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今冀东地区滦河之滨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春秋时北方山戎(即后世鲜卑)侵燕,燕告急于中原霸主齐桓公,齐桓公北伐救燕,打垮了山戎,使其北退;同时击溃了令支,斩孤竹君侯之首。
②失道:迷路。
③得道:寻找到归途。
④山之阳:山的南面。山之阴:山的北面。
⑤蚁壤:蚁穴周围防雨水的浮土。仞:古代计量单位:周尺八尺为一仞。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⑥不难:难,难堪的意思。师:效法;学习。
- 你会怎样解读这篇故事:
造父御马
造父方耨①,时有子父乘车过者②,马惊而不行,其子下车牵马,父推车,请造父:“助我推车。”造父因收器,辍而寄载之,援其子之乘③,乃始检辔持策④,未之用也,而马咸骛矣⑤。 使造父而不能御⑥,虽尽力劳身助之推车,马犹不肯行也。今身使佚⑦,且寄载,有德于人者,有术而御之也⑧。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
①造父:西周著名御车者,受幸于周缪王,王使造父御良马八匹,西狩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后闻徐偃王反,王使造父御车日驰千里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今山西洪洞县),由此为赵氏,是为赵国之始祖。耨(nòu):本义:锄草,耕作。
②时:当时,这时。者:这里。
③因:古语“因”与“就”相通,《说文》:因,就也。连词于是,就的意思。辍(chuò):停止耕作。寄载:乘别人的交通工具。援:拉,拽。之:到,往。乘:《集韵》音剩。车也。
④检辔持策:检,收拾,整理。策辔(pèi):马鞭与马缰。
⑤咸:《易·雜卦》咸,速也。骛 (wù):《广韵·遇韵》:“骛,驰也,奔也,驱也。”疾驰之意。
⑥使:假如。⑦佚(yi):通“逸”。《广雅》:“佚,乐也。”安闲之意。⑧德:恩德。术:策略,办法。
- 你会怎样解读这篇故事:
鲁人救火
鲁人烧积泽①。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②。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③。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④”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⑤”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上》)
【注释】
①积,聚也。——《说文》。按,禾谷之聚曰积。倚:偏,这里指蔓延的意思。
②恐:这里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国:国都。
③将众:率领众人。趣,疾也。—《说文》。急,赶快。
④请:请,告也。—《尔雅·释诂》。又《类篇》受言也。徒:只;仅仅。
⑤降北:投降败逃。北为败北的意思,打了败仗往回逃跑。入禁:进入禁止的场所。
- 你会怎样解读这篇故事:
技能稳拿
翻译下列句子
-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 使造父而不能御,虽尽力劳身助之推车,马犹不肯行也。
- 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
披沙拣金
字词
- 管仲
- 骛
- 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