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教科书可以让人一学习就成为好医生,好老师,好将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辨症施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实践才是最好的教材。
再好的学校也会产生学渣,再烂的学校里也会产生学霸。再好的老师也有教不好的学生,再好的医生也有治不了的病人。教师很重要,学校很重要,医生很重要,医院很重要,但是关键还得看学生肯不肯学,会不会学,病人究竟病到什么程度。肯学习在哪都能学好,不肯学,在哪都够呛。天赋再好也得靠教靠学,没有天赋教了学了也很难成为佼佼者,但是至少不会太笨。
同时有天赋而且又好学的学生,在一个好的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好的老师教,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会教出成绩不一样的学生。学生的天赋是一方面,基础是一方面,用功努力的程度是一方面,态度是一方面,坚持是一方面,兴趣爱好是一方面,方法是一方面。总之,任何学校,任何班级,都会产生学生分化的现象。
有限的时间内,同样的学期,学年,学段,最终的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各种各样的原因,各种各样的理由,成就各种各样的人生。
在学生的年龄,就要把学习搞好,努力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在智力的比拼上要赢得先机。上一所好大学,混一个好前程,是对自己负责。问题是,玩性、惰性和性情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在学生阶段不可能屏蔽掉内心和外界的各种杂音,不可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不可能不走弯路一帆风顺,总得为自己的懒惰或应付交学费。
学习是需要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的。有些孩子本事就欠缺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还不知道努力训练,父母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找不准方向摸不清庙门,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无法弥补。成绩越差,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少,学习动力也就越来越不足。一旦贴上差生,落后生的标签,除非自己不信邪要拼一把,谁都救不了。落下了,要不回来就难了。
优秀的学生,一开始就优秀,而且成为一种习惯。落后了,不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落后的,也会成为一种习惯。优秀的学生,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时间应该干个什么事情,头脑很清晰,思路很清晰,目标很明确,从来不会迷茫中迷失自我。优秀的学生,一直很自律很勤奋,如何说就如何做,言行如一。普通的和落后的学生偶尔自律偶尔勤奋,喊了很多口号,上了很多高调,空有大嗓门,没有实际的行动。
一件事,学习, 能够吃上10年苦,受上10年累,拼上10年,再笨的学生也能考上好大学。三更起五更睡,全心扑在学习上,什么东西学不会学不好?10年3650天,87600小时,每天8个小时也能学29200小时,啥东西学不好?学不好,不用找任何理由,任何借口,学校的,老师的,家长的,所有原因都在自己那。
不肯吃苦,吃不了学习的苦,读书的苦。没有玩乐享受,没有懒惰舒服。一旦学习的最佳年龄错过了,再想吃这份苦也就没有机会了。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扎扎实实,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真心实意的去学习,去付出,才会有收获。愿所有学龄段的青少年,珍惜时光,多学习多吃苦多努力,你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