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 延时拍摄 -

time-lapse photography

第37篇

你有没有过一种心情,又担忧却又期待?

在尝试任何事物的第一次时,我都是这种心情。

手心冒汗、内心雀跃,心跳声清晰可听。

第一次约会、第一次参加校运会、第一次玩跳楼机、第一次高考、第一次面试...

从出生到死亡,人生布满第一次。

看到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就不断在回忆起非常多的第一次。

出生、上学、长大...上班、结婚...养老、告别。

每一集都讲述着人生的新节点,生而为人最珍贵的初尝体验。


· 出生 ·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若想和这个世界交汇,第一件事便是降生。

每个生命的降临,都是一个家的大事。

可生孩子并不是一件易事,第一是痛。

准爸爸们体验分娩的痛苦,几个大男人都疼得嗷嗷叫。

他们还能喊停,但怀着小生命的准妈妈们哪有喊停的机会?

即使是无痛分娩,也只是减去了开指时的疼痛。当看着那支粗粗的针头刺进尾龙骨的那刻,我的脊椎也跟着隐隐作痛。

这集记录着三组家庭,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年轻的双胞胎准妈妈向爽。

向爽因为先天性心脏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必须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不然母子都会有危险。

但手术有可能令腹中双胞胎不保,对医院和她和她丈夫来说,都是屏息的冒险。

最后孩子顺利出生,取名就用向爽做梦时梦到的名字:“春和”“景明”

再胆小,第一次做母亲都会变得勇敢;再幼稚,第一次做父亲都会变得成熟。

祝愿所有美好的小生命都能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 长大 ·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是很多语文试卷作文题上都会出现的一句话。

但是在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学会表达。

对于孩子来说,诗歌是很好的表达方式。

《长大》这集中,记录了几个云南大山中十来岁的少年少女。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已经扛起看家大任,有的攀山越岭去求学...

高考不考写诗,诗歌也不再盛行,但漭水中学的校长依然相信诗歌的力量。

在他看来,学诗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可以改变一个人。

诗歌是一个很好的情感载体,穆庆云就用诗歌,隔着手机屏幕对在外挣钱的妈妈表达了自己的思念。

施应锁是个害羞的男孩,在进入漭水中学前他没有接触过诗歌。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第一次对诗意有了了解。

用自己熟悉的山川和小牛,写下了一首清新又澄澈的诗,令人眼前一亮。

孩子是最好的诗人,他们能看到成人忽略之事,内心细腻又丰富;也在诗歌的引导下,渐渐明白一些做人道理。

诗歌不是无用的,就如中学的壁画所写:“会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 Last ·

导演说:“生活的河流往往就是这样,汹涌的时候少,缓缓流动的时候多。

这是人类最普遍的经历。每个人生阶段的第一次,可能就是那一个个的浪花,虽然不汹涌,却能够唤起每个人的回忆。

人就是这样,一点点长大的。”

《人生第一次》,记录着我们普通人大大小小的第一次,在这些第一次中,我们都是全情投入。

我们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要去看看地球的光,去看看原野的壮阔,去认真过好这一生,良性循环。

初来乍到,

请多关照。


- END-

撰文/排版:Ling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