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战》读书笔记
---- 仅仅
《孩子:挑战》这本书预售期间我就入手了,但正如我“买的没有读的多”的习惯,一直尘封,直到朋友的戏剧坊附属的亲子书吧开业,它出现在我的赠书单上。2017年大宝的一次家长会上,娃最喜欢的班主任推荐了这本书,老师令如圣旨,又借回家囫囵看了一遍,还没回味完便送回去了。时间轴转到2018年5月,这本书出现在“读书会—心远娃自偏”五月阅读书目中,这一定是宿命的缘分了,当天就舔着脸把它捧回家,并且绝对不还了!!!
言归正题,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章节:第二章了解孩子,第三章鼓励(理由:看了三篇其义自现),第十五章避免给予过度关注,以及第二十章不轻易取悦(理由:这都是我的软肋)。
关于“家庭星座”:【没有所谓的最理想的子女数量,不论一个家庭有多少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家的问题】在生二胎前,我看了大量鸡汤文,缓解意外怀孕的压力,以及面对身材再次走形的勇气,我和先生虽然是独生子女,但都有关系亲密共同成长的堂兄表姐,又秉持着“让孩子多一个手足”这样单纯(蠢)美好的小愿景,开启了二胎生活。
现实是晴天霹雳,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六畜不安。。。原谅我词穷,每天有无数个小宇宙在内心爆炸,表面还要维持优雅的微笑,手里抓一个,眼神控制另一个。。。但还是没有用,因为长期以来,妈妈都是星座谱里最灰暗的那一颗【爸爸言出必行,他的行为中体现了坚定,孩子知道爸爸有底线,而妈妈没有底线】丫说的就是我们家嘛。在大宝又一次发出“妈妈你理妹妹我就不理你”的抗议声中,我坚持给二宝读完了睡前故事,温柔晚安吻,交给阿姨,转身杀气腾腾走向大宝,准备给她展示妈妈的底线了。
她缩在客厅的一角,没有开灯,只能看到游戏垫上小小的一团,双手环抱自己(之前的身体状态是大字型摊开),我走过去,蹲下,脑子里开始背书【假如父母中的一方明白孩子产生了被冷落的感觉,那么妈妈就可以按照这个线索帮助这个孩子,用适合的方式做出努力,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敏感细心的父母可以观察家里的状况,并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对他所处的状况有什么想法和信念?”】就有了如下对话:
“晨晨,你又生妈妈气了么”(没有身体回应)
“是因为妈妈去陪妹妹了?”(抬头看妈妈,不说话)
“妈妈观察到,你最近已经很少生气了,偶尔的生气原因,好几次都是这个?”(微点头)
------想了想,不能继续问了,换个方向
“那么,如果你下次再生气,妈妈做什么能让你好一点呢?”
“你可以陪我吃星空棒棒糖,我就不生气了”(果然开放性的问题有用啊,她开口回应了)
“星空棒棒糖吃光了怎么办?”
“吃光了也没事,你可以给我一个拥抱就好了”(泪目,原来这么好哄的么?)
“好吧,妈妈先抱抱你,然后我们一起吃棒棒糖”
之后妈妈和大宝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和交流:
“妈妈你为什么要生妹妹啊?”
“因为你很可爱啊,爸爸和妈妈很喜欢小孩,就想再多一个像你这么可爱的小宝宝啊”----爸爸房间门开着,我觉得他耳朵竖起来了,当我说“喜欢小孩”的时候
“可是妹妹没有什么用啊”
“生妹妹最大的意义在于,你们在世间就有了手足,手足的意思呢,就是比朋友、同事更亲,更好,是血脉相溶的感情”(看了这么多鸡汤,终于有我发挥的时候了,耶!)
“你的同学,有没有和你每天都住在一起啊,每天吃一样的饭菜,玩一样的游戏啊?有没有穿一样的衣服啊?有没有一起听妈妈讲故事,一起和爸爸举高高啊?没有吧,所以家人是最亲密,最最持久的关系呢,尤其是姐妹!”
“你看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总有一天会到天上去玩儿的,那地上就剩下你和妹妹啦,你们最最好啦可以互相陪伴啊”(这鸡汤灌的,我自我感觉很到位啊,隔壁偷听的同志一定在悄悄鼓掌了)
“妈妈,那周星星怎么办?”(周星星,幼儿园班上的男同学)
“啊?”
“周星星没有妹妹啊?”
“呃,那啥,那也没关系,他可以结婚啊,也有人陪啊~”
“还可以生小孩~”
“对对~”
“所以妹妹没什么用~”(仿佛听到隔壁偷听的爸爸内心的爆笑。。。)
。
。
。
好,我又一次成功的把读书笔记写成了段子~
关于“鼓励”:【鼓励是教养孩子最重要的部分。可能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鼓励】鼓励这一节课,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缺失,通病,反正我是。印象最清楚的是当年我考上重点中学的时候,母亲单位同事集体震惊:“她怎么可能考上呢?”哎我就奇了怪了,我成绩一向不错啊,虽然有波动,考上个重点不是正常么。一打听才知道,母亲大人在外提到我,从没说过优点,全是被老师罚啦,考试垫底啦(估计是体育),反正我就是一差生的人设。这倒不怪任何人,听说我先生家也是这样,他更惨,家里一堆哥哥姐姐全是什么外交官博士后啥的,清华上两年不高兴了考个哈佛玩这种级别,唯一一个妹妹还跳级和他做了同学,听他的童年简直笑死,我眼里的学霸原来这么惨过,还是自己够lucky……所以说,在我们家,鼓励这个技巧,是要重点学习的,花式鼓励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套路,有技巧,还得细心观察,用我的心灵导师七七妈的话是,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在心里打了腹稿,脑子里过了遍书。
场景:刚做完试验,餐桌上杯盆狼藉,以往我会用祈使句:晨晨,快把桌子收拾好,看看你这么不小心,色素溅得到处都是!(命令式,而且顺便鄙视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天使妈妈这么说:宝宝,今天你负责清理桌子好么,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妈妈可以给你当副手怎么样?
(怎样鼓励孩子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和准则,只能不断尝试)
【只要我们表达出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我们就鼓励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