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马路上,我喜好幻想未来人生,尤其是那些可能出现的出彩时刻。可是眼下的生活却往往如平静的湖水一般波澜不惊。
工作日下午,伴着图书管理员的提醒声,我伸伸腰、揉揉眼,收拾文具,结束了白天的学习。又一天快要过去了,除了理论知识的积累,我的生活没有多少变化,就连夕阳西下的角度也减小甚微。周末打算逍遥一番,实则谈不上多有仪式感,多有纪念意义就那么匆匆度过了。若是上了班,寒暑假也要被剥夺了。
日复一日地生活着,甚至几年如一日。时间仿佛在惯性的跑步机履带上重复挥臂、摆臂、屈髋、伸髋。有时我会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以青春期为分水岭,步入成年以后,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淡人”:对周围事情不再抱有浓厚兴趣,情感体验也明显少了。我相信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成长历程。
小时候,雪地上的一块木板、广场上的一个易拉罐,都能让我们欢喜一阵子。幼儿园没有得到小红花就发声大哭,小学没有取得好成绩就暗自流泪,小小的遗憾、烦恼都被放大。曾经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像做过山车一样,现在随着内核的成熟强大,只有少数事件勾起我们强烈的情绪。
如今我的生活是否理想仍在思索,但可以肯定,这就是成人以后的常态。然而有人说过,痛苦和无聊是幸福的两大敌人。成人世界里伴随着更多的压力和挫折,痛苦使人成长,而成长是伴随着人的一生。
可以说十七八岁以前我是个幸运儿,家庭、学业都很顺心。可能正因如此,跨入成年的大门我就接受疾病的洗礼,为此耽误了学业,好在除了时间我没有损失什么,有父母关心。但当我正式迈入社会时,我将自力更生、寻觅爱情、成立家庭、教育子女,艰难辛酸难以想象。
有的时候,人是真的“贱”——当遭遇了烦心事,就希望太平;当平安无事,就追求更好的生活。相比未来,如今我按部就班地学习,撇开学业负担,大学生活也还算无忧无虑,已很幸运了。幸福往往需要痛苦衬托,这一点我是在休学打工时体会到的:打工之余的休息日往往如黄金般珍贵。
所以,为“幸福”作选择时,我宁可选择放弃“痛苦”,代价是生活没有那些高光时刻。像水一样平淡,像草一样平凡,像卡皮巴拉一样平稳。不必追求怒放的生命,或许人生的真谛就在于平安是福、知足常乐吧。
何来“乐”?幸福可遇不可求,当它降临时就请拥抱它,就如我那天学习后傍晚看到的红霞。
就这样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