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76

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76

【释义】在这一段中,庄子再次回到关于论辩和是非的问题。从认识论的层面看,论辩过程中能不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判断标准?他假定了几种可能的情况:你我之间辩论,“你”和“我”作为论辩的双方,所持观点都不能作为标准。

如果有第三方参与进来,那么可能出现几种情形,或者该第三方与“你”的观点一样,如此便与“你”处于同一方,从而,不能成为标准;或者他与“我”的观点一样,既然与“我”一样,也不能成为标准;或者其自身有独立的观点,在此情况下,他的观点不过是“你”和“我”观点之外的第三种观点,亦即构成新的一方,同样也不能成为三方共同的标准;或者与“你”和“我”一致,既然与“你”和“我”都相同,也无法构成具有普遍性的标准。

这样,不管处于哪种情形,每种观点都无法成为能够把论辩的各方都统一起来的共同准则。从以上分析中,只能得出如下结论,即不存在普遍的标准。可以看到,庄子的以上推论,旨在进一步消解是非之辩:从逻辑上说,一旦有是非之辩,就会有观点的差异,在缺乏共同评判标准的情况下,不同观点之间孰是孰非便无法确认,从而论辩本身将变得没有意义。

由此,庄子引出结论:对于各种不同的言与论(所谓“化声”),都应超越其间的彼此“相待”(对待),超越的具体方式,则在于“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倪”本有分际之意,但“天倪”则表现为自然之分,对庄子而言,自然之分与自然之齐在“自然”这一层面彼此相通,与之相联系,“曼衍”则表现为自然的变化。总起来说,“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也就是顺乎自然,超越人为执着的是非之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75 庄子的以上思想似乎内含双重性,一方面,如果把“齐物”的观点贯彻到底,便可以推论出对梦和...
    海滨公园阅读 118评论 1 7
  • 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22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齐物论》有两种意涵,有学者认为是“齐物”之“论”,也有认...
    海滨公园阅读 132评论 1 5
  • 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53 庄子以“鼓琴”为例,对以上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说明。琴在演奏的过程中,其音调总是错落有致,...
    海滨公园阅读 135评论 1 5
  • 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65 【原文】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海滨公园阅读 153评论 1 5
  • 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51 本段最后一句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其中“天钧”指自然的等同或...
    海滨公园阅读 239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