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妈&畅宝-棒棒糖的故事🍭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滴】

亲子陪伴打卡第1天

畅妈&大宝-棒棒糖的故事

今天带大宝在外面玩,小家伙看到一个拍棒棒糖的游戏机,问我能不能玩,我说可以啊。拿到棒棒糖,小家伙很开心,问现在可以吃吗,得到肯定的答复以后便吃了起来(通常如果是快到饭点了,我会告诉他吃过饭再吃)

“吃吧宝贝,待会如果觉得不想吃了,就给妈妈,妈妈帮你保存起来,等你又想吃的时候再给你”

然后在差不多一两分钟以后,小家伙把棒棒糖交给了我。

(棒棒糖仅仅吃下去一点点)

为什么他愿意主动把棒棒糖交到我手上呢?

我想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1.他知道决定权在他手上,其实我没有要求他一定要给我,他以前也有过全部吃掉、或者并没有交给我的情况,因此不会强求他

2.他相信妈妈说的话,他知道把棒棒糖给我,我真的会帮他保留起来,等他又想吃的时候,也真的会再给他。

(曾经发生过这种情况,但是基本上他事后就完全忘记再要来吃了)

3.他知道棒棒糖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会蛀牙。

(但是当他吃的时候,我不会对他说教这些,而是在他并没有吃糖的时候、在给他讲绘本故事的时候、日常聊天的时候,“润物细无声”的灌输给他这个概念)

每每当我在商店里看到家长在拒绝孩子吃糖的请求,或者孩子哭着要糖吃的时候,就会想到托马斯·戈登在《唤醒孩子的自律》中提到,在我们和孩子的“战争”中,并非只能“我赢你输”,或者“你赢我输”,而是可以选择“第三法,没有输家”。


我们保留孩子吃糖的权利,也把有关于糖的坏处讲给他,然后提供给他“不想吃了交给我,帮你留起来”这样一个选择,然后把什么时候停止吃糖的权利,也还给他。这种“一切由我决定”的感觉,会让孩子有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不再只是停留在“吃糖”带来的,而是,“我有决定权”,我们得相信,孩子不傻,他有自己的判断。

相反如果家长只允许“我赢你输”,即坚定的不允许孩子吃糖,带来的结果就是,孩子对糖的渴望会放大,就像弹簧被压越紧反弹越大一样。

如果你担心这样做孩子会被惯坏,那么你应该没听说过这句话“对零食没有匮乏感的孩子,才能真的对零食的诱惑有抵抗力”。

同理在电子产品上也一样,严格杜绝和放任不管都不是一个好办法,最好还是“张弛有度”,即在一定的规则的前提下,给孩子自己决定的自由。很欣慰大宝基本上每次看pad,说好一集就一集,两集就两集,看完了自己主动关。

在孩子还没有开始主动要求的年龄,建议还是不要给孩子提供(包括零食和电子产品),基本上至少一岁半到两岁之前吧,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这个时候主动提供,一个是没必要,再一个也有害无益。


关于“吃糖”的补充说明~

孙路弘老师在“育儿姿势”课程里面讲的很透彻,简单来说就是:

糖吃多了不光光是对牙不好,而且对免疫系统不好(易生病),还对大脑不好(懒得思考)……

呃,别再说“随便让他吃去就是了,又花不了几个钱”了好吗,这不是钱的事儿好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