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芬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钱文丹的著作。全书一方面从一线教学现场的视角,对芬兰教育进行了详实的记述,通俗易懂,很适合大家来阅读,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芬兰教育进行了解读,从时间跨度上对芬兰教育改革之路进行了分析,也引起我们对中国教育的改革思考。中国教育可以学习芬兰经验吗?这也是我们读这本书的目的之一。
一开始读这本书,我就看到了“芬兰悖论”。学校花很少的时间在学习上,学生的成绩却名列前茅,教师教的少,学生却学得多,学校没有考核和评比,教师和学生的自由性却很高,这种“少即是多”的悖论现象,引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与国内的教育相比,学生作业考试压的喘不过气来,厌学型情绪高涨;考评、职称、检查、培训,占据了老师大量时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的痛苦,教师缺少幸福感。芬兰教育是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呢?让我急于想了解芬兰教育的样貌。
芬兰的幼儿园只做三件事,吃、睡、玩。没有课程,只有启蒙。启蒙教育包括数学、自然科学、历史、社会、艺术美育、道德、宗教。幼儿园有在校和在家两种选择。有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也有家庭日托和开放式幼儿园相结合。
芬兰有公办的学前班,一年期,跟小学在一起,是免费必修的。主要的任务是做好幼小衔接。我认为这个方式非常的好,也正是我国目前幼小衔接所缺少的。
芬兰的小学教育内容为全科,包括:芬兰语英语,数学,宗教,环境,音乐,手工等。采取混龄学习,课本不是必需品。学习时间由学习效果来决定,可以是三年或者五年,实行差异化教学。学生大多来自多个国家,但在芬兰教育中坚持母语第一,尊重多元。
芬兰中学的教育知识学习之外,还体现了如是为生活而教。如家庭经济课,就包括做饭、家务和家庭理财,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
职业规划教育是学芬兰教育的一大特色,他们从小学开始就进行职业的渗透,就配有职业规划师,培养学习兴趣,做决定的能力以及职业的启蒙,在中学开始设置职业和创业素养的必修课,重在自我认知,职业体验和未来职业的规划。到了高中,就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发展方向了。
芬兰有良好的阅读生态,阅读量居全球第一。婴儿把书当做玩具,可以撕、咬、玩耍,从婴儿时期,国家配送婴儿书,家庭引导、学校指导,让芬兰人学会阅读,喜欢阅读。中央、地方、流动图书馆构成的密集图书馆网络系统,让芬兰人有了随时随处阅读的可能。阅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了人的生活必备。
芬兰的教育均衡公平,不管你是农村还是城市,享有大致相同的的教育资源;主张全纳教育,不管学生资质如何,都可以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不管是芬兰本地学生还是移民,都同样享受免费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芬兰确实是教育的理想国,从社会、学校、家长多层面形成良好教育生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非常难得的。做为一名教师,对“少即是多”有更大的兴趣,在双减政策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升教师素养,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实践的,因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基石,让我们一起努力,教育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