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午4点,窗外电闪雷鸣。蓦然想起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思绪一下子飘到13年前,也是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我坐在考场上奋笔疾书。
当年的高考,如果不是数学考太烂,估计我上清华北大了吧(有点不好意思,/捂脸)。不过,真的,当年数学考得实在太差。同学们随便一考都是130、140分,而我才勉强及格。
“妈妈,快看呐,我这个6写得好不好?”孩子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嗯,写得真不错呢”听到我的表扬,他得意的笑着走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不禁感叹,相比遗传,教育的力量不可估量。一个好苗子,如果教育得当,那是锦上添花。一个普通苗子,如果能获得正确引导和良好教育,这孩子完全有可能从普通娃晋级为牛蛙,甚至是超级牛蛙!
2
在我看来,乐乐(3岁10个月)对数字的敏感度已经达到超级牛蛙的标准。周边的同龄孩子中,我还没看到有超过他的。他对数字敏感到什么程度呢?我举几个栗子。
①熟记家人的电话号码、我和他爸爸的手机解锁密码、IPAD密码,而这些我们并没有要求他背下来。有个小插曲,为了不让他看我的手机,我改了手机锁屏密码。没想到,有一天他解锁了我的手机!问他怎么知道的,娃说:“看到妈妈打开就记得了啊!”
②知道数字的大小和多少,并灵活运用。我们家有个规矩,叫一岁一**(**是指任意单位,如1个、1次、1分钟、1本书……)。这家伙居然学会了趋利避害。在要吃东西的时候,他会说自己4岁,而在要受惩罚时就说自己3岁!
③熟练掌握了10以内的四则运算。10以内的物品,看一眼就能准确说出数量。懂得数的拆分。譬如8,他知道1+7=8,2+6=8,3+5=8,4+4=8。他还明白乘法的原理。如2*3=6。他知道是2个人,每个人有3个,总共是6个。
④会看时钟,能准确说出现在是几点(分钟数还看不懂)。还会用数字推理。譬如,我家住8楼,他能推理到上面是9楼、10楼……一直到15楼。譬如,今天是星期一,明天是星期二,……一直推到星期天,再回来又是星期一。
那些从1数到100之类的,早已不在话下。大概2岁多就会了,现在他已经会倒着数了。
3
这娃现在的小小成绩,绝对不是遗传的功劳。
他爸爸的数学也就称得上一般,而我的数学差到令人发指。小时候,父母早早教我数学,可惜我让他们失望了。到现在,我妈还摇头我的智商。上小学,我妈教我1元=10角,她教了无数遍,我还是一脸懵逼。我妈气的直跺脚,亲戚也总拿我这事儿开玩笑,以至于后来我对数学都有一种恐慌心理,一看到数字就头疼。
一旦对某件事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再想学好真难。我的数学成绩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很稳定,基本都是班级倒数20%的范围内浮动。工作后,每次发工资,同事在那儿算的一板一眼的,我只能听着,她们问起,我只能呵呵。让我说啥?我压根儿不清楚这个工资构成是怎样的呀,而且我认为自己也根本搞不清楚,索性爱发多少发多少,只要有就行。
学习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之后,我才明白,不是我笨,而是时机不对。如果我的父母懂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那我的数学应该不至于这么差,至少我不会害怕它。
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告诉我们,2-7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是,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需要借助表象来理解事物;而且尚未获得认知运算,没有守恒概念;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简单来说,就是学龄前儿童很难理解1元=10角这个公式里涉及的单位换算。
蒙台梭利提到的敏感期概念,也很好解释了我数学差的原因。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在敏感期,儿童学习东西会非常快。而每个人的敏感期不尽相同。我的数学敏感期还没到,父母强塞给我,结果就是显得我很笨,导致后来我在数学上真的好笨。
4
反观自家娃,遗传了我的基因,在数学方面却甩我好几条街。这里面有我的引导和心血,不枉这三年多我对他的陪伴。其实,我也没有刻意去教孩子认识数字和算术,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了一些引导。在他的数学能力发展上,我只做了两件事:观察发现敏感期、提供环境并适当引导。
做个细心的父母,发现孩子的敏感期。乐很小就对数字有兴趣了。还不会说话时,只要听到我们读数字就会停止哭泣。到了两三岁的时候,他对数字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几乎什么事物他都能和数字联系起来。最喜欢的事是数数儿(任何涉及到数字的场景),用计算器算数,用各种材料(绳子、树枝、小棒……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做出数字,剪出数字、写数字(墙上、纸上、用水、用笔各种你能想到的)。一系列的表现都在告诉我,他的数学敏感期来了,我得做点什么了。
做个包容的父母,为孩子提供良好环境。虽然痴迷数字挺好,但他这个爱好对家里环境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家里的沙发、墙壁、床垫无一幸免。到处都有他留下的痕迹。加上他喜欢剪数字,家里的沙发上永远有他剪过的碎纸片。我有轻度洁癖,多少次我都想要爆发,最终还是忍住了。孩子的正常爱好需要我们去呵护。因此,我给他提供了粉笔、水彩笔、纸张、小黑板、剪刀等一系列工具,并引导他到指定的地方去发挥。待他工作完之后,再带着他一起整理、归位物品。
做个智慧的父母,根据孩子思维发展阶段来及时引导。比如乐在数学认知方面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掌握数的基本概念。了解数量、知道数名、数名和数字配对。当孩子发现事物数量不同,家长可以趁机告诉孩子数名和数字写法。他特别喜欢吃香蕉,每次买香蕉我都会问他买几根,通过不断数量和数字配对,他很快掌握了数名和数字的写法。把数量、数名、数字配对,多次反复练习,孩子不知不觉中就会把数的概念内化于心。有时间还可以趁机引导孩子掌握多和少、高与矮、长和短等概念。
第二阶段,学习四则运算。在平时有意识地向孩子提问加减法,抓住机会让孩子运用数学。比如吃东西时,总共10片西瓜,我拿掉1片,还有几片啊?或者让孩子去分西瓜,8片西瓜,4个人,每个人要分几片啊?……嫌麻烦?那我强烈推荐你给孩子读读数学绘本。我给孩子买了一套数学童话,个人认为效果很不错。想知道的亲,可以去看看爆文《你不可不知的20本经典绘本》(链接)。
如果我父母当时能懂这些,我的数学可能不会这么差,高考成绩或许能更好,人生轨迹说不定也是另外一番模样。如果你的孩子还小,恭喜你,现在还不迟,赶紧学起来吧!
5
敲黑板、敲黑板,下边总结一下:
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重于遗传。
抓住孩子敏感期并正确引导,教育孩子会事半功倍。
孩子敏感期出现时间有差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引导孩子理解事物的原理,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如果你有育儿方面的困惑,给我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哟。
作者简介:Adan, 讲师,教育学硕士,家有俩娃的85后职场妈妈。生平两大理想:做好自己带好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