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抛出的铁球用用。
你站在斜塔上,松开手让铁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完美状况下它会用9.8m/s2的加速度一直加速坠落。
这个大家都不会怀疑,初中物理学过。
假设一万年过去了,比萨斜塔下,已经变成了一片汪洋,铁球在空气中下落一段距离后,砸到海里。

作为一个观察者,我们会觉得铁球落水后,变慢了。
实际上,在浮力超过重力之前,铁球落水后的速度V,仍在持续增加(忽略流体力学)。只是加速度变小了,速度V增长得慢了。
可只要加速度还是正向的,速度V就一定会一直增加,它每一秒走过的距离,都是比上一秒更多的。
最近出炉的2018年GDP初步核算数据,90万亿,6.6%的增长。
有的朋友看到数据觉得很悲观,因为是近30年增长的新低。
很多文章说,即使只有6.6%的增速,经济发展也是加速的,经济总量也在同步增加。
没错,数据解读正确,政治也正确。
宏观经济还是在往上爬升的,可活生生的人,却感觉很糟糕。
起码我身边的大部分人是这么想的。
董事长忙着卖资产补充现金流,开工厂的给员工放长假,管人力的主要话题是裁员……
为什么会这样,是数据骗了我们吗?实际上是我们的预期出了差错。
落水后的铁球加速度变小了,速度依然在增加,每一秒走过的距离也比上一秒长……
可每一秒产生地距离增量却变小了。
假设我在17年进入旅游业,准备组织大家去意大利看比萨斜塔,参照往年历史数据,市场份额是在扩张的,一切都没错,于是我招兵买马投入了1000万,打算挣个2000万回来。
市场还是增量市场,但增量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多,大家都不够分。于是本来属于我的2000万,可能只拿到了1000万,甚至500万,甚至完全亏掉了。
经济增量每年都在减少,处在市场中的个体当然不好受。况且宏观经济1%的变化,对应到个体身上,已经是沧海桑田了。
个体感受和统计模型呈现的是不一致的,并不是感受出了错,而是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思考、行为模式。它和模型之间产生的相悖,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
如果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柔顺地照着模型发展,那世界早就是统计学家的了。个体认知/行为,和统计模型之间形成的合力,让我们走出了一条歪歪扭扭的带血的曲线。
2018年,看GDP没那么糟,可我们感觉很遭。那么未来呢?会更糟。
受到冲击后,大多数人降低了自己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也下调了预期。
在一级市场有钱的人揣在怀里不敢投资,我先看看再说;借款的意愿也低了,开玩笑我还想压缩生产呢,你给我钱我也不想借;也没有什么人敢消费了,高价小罐茶以前喝得火热,现在买过的人都回头骂自己人傻钱多。
就像股民不看好一只股票,没有人敢买,没有成交,股价就只能一跌再跌。
— — — — —
本人全部文章,均为本人原创作品。请任何和个人、组织,在经过本人授权后,方可转载。本人长期为公众号【毒金融】撰稿,如有兴趣,可移步关注第一时间发布的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