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伊川李老师的文章,这段话很触动我,分享给大家:
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只有让别人生存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什么是做人的底线?不出卖朋友,不出卖承诺,不盛气凌人,不欺软怕硬。做人坦坦荡荡,干干净净;做事守住边界,堂堂正正。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的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孤单,并非身边没有朋友,只是心里无人做伴。不要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去拥有,否则,你就失去人生。同样的,不要因为拥有什么,而担心它的失去,否则,你就失去了自我。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只有坚持了,我们才知道,这一路上有多少事情需要实干,有多少东西需要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一条通往成功路上,同行者会越来越少。把胜者为王一词改为剩者为王也许更能准确地表达成功与坚持的关系。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成功。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今天听几个案例督导,发现有几个患病的孩子,无一例外有一个相同的经历,在童年的时候,弱小的生命没有被尊重,一个孩子回忆说,当年他大约八九岁的样子,由于在家比较闹腾,被脾气暴躁的母亲用车拉到很远的地方,母亲吓唬他说要把他丢弃到那里,给了他300块钱,让他自生自灭。当时他只有一个反应,心里想,只有这300块钱我怎么能够生活下去,所以她向母亲哭着保证,回家之后再也不闹妈妈了,但这个孩子长大后经常出现幻觉,感觉人生无意义,几次有自杀的倾向。
还有一个孩子,同样感觉生无可恋,他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有一个场景让他至今想来不寒而栗,那是在他12岁左右,他已经记不清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而被母亲推到了门外,那是一个下着雨的夜晚,他站在自家门外站了一个晚上,那一夜成了孩子一生的噩梦,长大后孩子内心有很多的恐惧,害怕,受不了任何挫折,他19岁生日那天,邀请伙伴们一块儿娱乐一下,结果有两个伙伴反映说不知道那天是他的生日。他就备受打击,万念俱灰。当另有两个朋友打电话说要和他一块儿欢聚的时候,他拒绝了,他说没必要了。然后就割腕自杀。经受不了任何的拒绝和伤害,耐挫力极差,这就是因为在经受不了挫折的年龄,却经受了太多的挫折,导致长大后成了一个无法抗拒挫折的人。
还有一个28岁的女子,硕士毕业,成绩特别好,正准备考博。但从高三一直到考研以及考博的路上,频繁出现厌世轻生,虽然经历了几年的心理咨询,情况已经有很大的好转,但是面对即将步入的婚姻,内心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关系个别的恐惧,无助,无奈。这个孩子一路走来,一直都是用优异的成绩在证明自己是值得肯定的,值得欣赏的,值得被爱的。
即使被证明了自己是优秀的,值得被爱的,但很快就会又陷入对生命的无意义感,不得不逼着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生命必须被证明才是优秀的吗?那些被证明才被承认优秀的生命还有尊严可谈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没有经过允许就被父母带到了人世间,弱小的无辜的生命难道不该被善待吗?看着这一个个生命,艰难的活在他们那缺乏安全感的世界里,心中透着一股股悲凉。既然选择成为别人的父母,那就为自己的身份负责,为一个生命的人生幸福负责,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