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被公认的唐诗名篇,被誉为“孤篇盖全唐”,但在历史上这首诗曾经长时间不被大家所重视,加上作者张若虚在当时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名气,导致此诗一直被埋没。

张若虚唐朝扬州人,生卒年皆不详,其文辞俊秀,与贺知章、包融、张旭三人齐名,号称“吴中四士”。

他的作品,现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两首——《春江花月夜》与《代答闺梦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却写出了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诗中的所有细节都被置于春江花月夜的美丽环境之中,所有的物体都蒙上了一层月光的薄纱。给人展示的是一种轻盈,美好的格调。

《春江花月夜》,虽沿用乐府旧题但却脱离了宫体诗的体制

《春江花月夜》是一个乐府旧题,根据《乐府诗集》的记载,它原本是属于“清商辞曲”的吴声歌曲。最早用此题作诗的是南朝的陈后主,但其作品已经流失了。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的七言诗,总共有三十六句,这在体制上有了一个很大的创新。

从内容上来看,陈后主所写的《春江花月夜》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从《乐府诗集》的解题中我们可知晓,它与《后庭玉树花》等属于同样的艳丽风格倾向,它仍然是一首宫体(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始于简文帝萧纲)诗。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然沿用了乐府旧题这个老瓶子,但装在里面的全是焕然一新的酒了。

《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说:“张若虚赎回了宫体诗百年的罪”;而程千帆先生则更明确地指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已经与宫体诗彻底划清了界限。”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相同的题目而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陈后主的原作有着天壤之别,它们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诗人重在写“月”

全诗从景入情,由自然存在的景物转到人间之离情,但始终离不开题目中的五个元素,全诗都是围绕着“春”,“江”,“花”,“月”,“夜”这五字来做文章的,诗人扣题非常紧凑。其实,如果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话,就会发现诗人所要表达的核心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月”。纵观全诗,“春”字出现4次,“江”字出现12次,“花”字出现2次,而“月”则出现了15次,“夜”字出现2次。

纵观全诗,我们会发现即使在没有出现月字的一些诗句中,诗人也都是在描写月亮。

譬如“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夜晚月色如霜,所以霜飞竟让人毫无察觉。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让人无法分辨。这二句中虽然没有一个月字,但又是字字在写月的,这运用了典型的烘云托月手法。

一轮明月挂空中

诗中对月光的描绘已经达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

比如,诗人写月光带给人的寒冷感觉,用“空里流霜不觉飞”;写月光在空中缓缓地移动,则用“可怜楼上月徘徊”。这些诗句都让人身临其境,深切体会到月光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联想,究竟明月是有情还是无情?离别的情人在月夜为什么会分外的相思呢?

从整体上来说,《春江花月夜》全篇都在围绕“月”之一字展开,它是唐诗中最早出现的咏月名作,它是一首对月亮的赞歌。

诗人勾勒出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丽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南的春天,雨多,江水迅速上涨,向东而流的江水遇到从大海西边涨起的潮汐,它们互相鼓荡,浩瀚无边。

一个“平”字简明扼要地描绘出了江水跟海水连成一片的奇异景象。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它有着千钧之力。

伴随着奔涌而来的潮水,一轮明月也渐渐从东方冉冉升起。地球上的潮汐本是海水受到月球的引力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他可能不懂得这个科学道理,但是他用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就是诗歌与科学之间的相通之处。

一个“共”字,使得潮水与明月都充满了生机,它们仿佛是两个有生命的物体,这给人呈现出了一种动态之美。

从“滟滟随波千万里”起,诗人的目光就随着那逐渐西行的月亮而溯江直上。

那绵延千万里的江水,都被月光沐浴着。江面上泛起阵阵弯曲宛转的波光刚好绕过春花烂漫的芳甸。在月光的笼罩下,繁花似锦的花林蒙着一层洁白的雪霰。

如此月色,正是春天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象。

“空里流霜不觉飞”,一语双关,那洁白晶莹的月光,给人带来了丝丝凉意。诗人用空里流霜来代替月光如霜,将自己在月光中久久站立的感觉真切地传递给了读者,让人感同身受。

而“汀上白沙看不见”,让整个江岸都被月光所笼罩,并且逐渐与月光融合成一片,让人一时竟无法看清。

月光笼罩江边

诗的前八句,从江海写到花树,并让这一切都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最后只见月光而不见其他。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随着诗人的目光逐渐凝聚起来,最后集中到月光自身,这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从而描绘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意境。

诗人呈现出了一个澄澈清明、幽静寂寞且又让人遐思冥想的意境

诗人站在江边,久久地凝望着空中月亮洒下的光辉,不由得神思飞扬,进入了一个冥想的境界。

《唐诗杂论》:“在那神奇的永恒面前,诗人只有惊愕,没有憧憬更没有悲伤;对于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都是一个神秘而又渊默的微笑,他更加迷惘了,然而也更加满足了。”

因为迷惘不是诗人糊涂,而是诗人对宇宙奥秘的一种理解和钦佩。

诗人很理解人生短暂,而宇宙永恒的这个道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陷入深深的悲观和绝望之中,他明白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人类代代相续,生生不息,如此循环往复,正是“人生代代无穷已”。

故此,人类的存在仍然是绵延长久的,人们仍然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与江月相伴。

如此一来,诗人就跳出了由个人生命短暂而引起的这个悲伤主题了,从而脱离了这个约束,获得了一种心里的满足,于是他便开始展望遥远的未来。

江上明月

那江上的明月究竟是在等待什么人呢?

所以,诗人就把眼前所看到的,以及心里的真切感受,延伸到了未来时刻,畅游于那天长地久的时间长河之中。

诗人前十六句写江畔望月之美景,后十六句写游子与思妇的月夜深相思。夹在中间的四句则是一个承上启下、转变自然的过渡

诗人用“白云一片去悠悠”续接“但见长江送流水”,仍然是目随景移,思绪飞扬。这浮云的漂泊不定就如同游子的踪迹难寻。也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天涯相隔的游子和思妇了,今夜如此明月,这当是怎样的两地相思之情?

于是,诗人便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游子思妇,月夜相思的这个主题。

(一)思妇之离情

诗人以“何处相思明月楼”下启“可怜楼上月徘徊”,过渡自然,其章法更是妙不可言。让思妇对游子的深深思念这个场景全都在高楼明月的环境中渐渐展开。

自从曹子建写出了“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的千古名句之后,各代诗人都喜欢用“徘徊”二字,来形容月亮在天上似静似动的状态。此处也引用“徘徊”二字,但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沿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把月亮写得情意宛然,它在楼头上久久徘徊不去,这无疑是在怜悯楼中的思妇。于是它把清辉洒向楼中的闺房,照亮了窗户前的梳妆台,只可惜思妇无心梳妆,看到镜台反而更触景伤情。

思妇无心梳妆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于是她决意驱走这恼人烦的月光,她卷起珠帘,想把帘上的月光敛藏起来,更是一遍又一遍地拂拭砧石上的月光,可惜月光如水,拂而不去,驱而复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在这失望之余,她只好望月以怀远,思念那远在天涯一方的游子,她希望随着这普照大地的月光飞向那在远方的游子身边。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可是在这个月夜里,就连那鸿雁也无法飞越过那广漠无边的月光。鱼龙则在水底跳跃出没,在水面上激起阵阵波纹。

简而言之,鱼雁也无法为思妇传书,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思妇的一片思心与天上的那轮明月相伴吧。

(二)游子之离情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游子远在异乡,思家心切,昨夜曾在梦中回到了家乡,看到家中的潭水里飘满了落花,等到梦醒,这才想到春天又已经过去了一半,而自己还在天涯随风漂泊,无法回家,更无法与心爱之人团圆。

游子渴望之思妇相聚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此时,他漫步江边,看到江水滚滚东流,仿佛这春天也将随着江水而逐渐消逝,他抬头望月,看到江上空的那轮明月,已开始向西倾斜。

在这春光将尽,良夜将逝的时刻,人生的少壮时节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随即,游子心中很是惆怅,他眼睁睁地看着那月亮,在西天越落越低,最后消失在那沉沉的海雾之中。如今,天各一方,路途遥远漫长,自己何时才能飞越这万水千山,回到家乡,与楼头上那望月的思妇相聚。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这如此广阔无边的大地上,今夜又能有几个非常幸运的游子能够乘着这皎洁的月色返回离开已久的家乡呢?

游子找不到答案。

他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

他之离情不仅迷离恍惚且又无处着落,最后只能伴随着那残月的余辉渐渐洒落在江边的那片树林之中了。

残月西落

如果说,思妇之离情是埋怨那山长与水阔,主要表现在空间这个维度,那么游子之离情既恨山川之阻隔,又怨春光和良宵之易消逝,其表现兼顾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游子在月夜的思绪比思妇更加地深沉广阔。从而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的丰富深刻。

从章法上来看,诗人一写思妇,一写游子,两两相对应,且又密切照应,它们之间又有一种递进的关系,诗人思索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广,情感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刻。

但,归根结底,诗人所要表达的这一切都是在月夜相思的这个情景中自然展开的。

从字面上看,诗人每句都紧扣着春江花月夜的具体环境,每个细节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其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赏都是多余的。我们除了发自肺腑地顶礼膜拜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的:

“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般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那被宇宙意识所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就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面对着这美丽绝伦的江山风月之景,他在精神上的所有不满或遗憾都源于自然之景而非社会之事,所以在诗中,诗人虽有惆怅但无悲哀,虽有迷惘但无痛苦。

《春江花月夜》中的离情别恨虽然悱恻感人,但是它并没有达到一个痛苦难忍的程度,全诗中也不见“泪”字与“泣”字,

思妇与游子都对未来的重逢充满希望

相反,诗中的思妇与游子都对未来的重逢充满希望。正如思妇所说“愿逐月华流照君”,游子也问“不知乘月几人归。”

另外,全诗用光明、美好的景物构成了一个清丽、幽静、邈远的意境。它如梦如幻,迷离惝恍,值得人们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所以,《春江花月夜》是一曲美丽自然的颂歌,也是一曲美好人生的赞歌。这便是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之所在。

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被公认的唐诗名篇,被誉为“孤篇盖全唐”,但在历史上这首诗曾经长时间不被大家所重视,加上作者张若虚在当时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名气,导致此诗一直被埋没。


张若虚唐朝扬州人,生卒年皆不详,其文辞俊秀,与贺知章、包融、张旭三人齐名,号称“吴中四士”。


他的作品,现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两首——《春江花月夜》与《代答闺梦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却写出了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诗中的所有细节都被置于春江花月夜的美丽环境之中,所有的物体都蒙上了一层月光的薄纱。给人展示的是一种轻盈,美好的格调。



《春江花月夜》,虽沿用乐府旧题但却脱离了宫体诗的体制


《春江花月夜》是一个乐府旧题,根据《乐府诗集》的记载,它原本是属于“清商辞曲”的吴声歌曲。最早用此题作诗的是南朝的陈后主,但其作品已经流失了。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的七言诗,总共有三十六句,这在体制上有了一个很大的创新。


从内容上来看,陈后主所写的《春江花月夜》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从《乐府诗集》的解题中我们可知晓,它与《后庭玉树花》等属于同样的艳丽风格倾向,它仍然是一首宫体(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始于简文帝萧纲)诗。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然沿用了乐府旧题这个老瓶子,但装在里面的全是焕然一新的酒了。



《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说:“张若虚赎回了宫体诗百年的罪”;而程千帆先生则更明确地指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已经与宫体诗彻底划清了界限。”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相同的题目而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陈后主的原作有着天壤之别,它们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诗人重在写“月”


全诗从景入情,由自然存在的景物转到人间之离情,但始终离不开题目中的五个元素,全诗都是围绕着“春”,“江”,“花”,“月”,“夜”这五字来做文章的,诗人扣题非常紧凑。其实,如果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话,就会发现诗人所要表达的核心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月”。纵观全诗,“春”字出现4次,“江”字出现12次,“花”字出现2次,而“月”则出现了15次,“夜”字出现2次。


纵观全诗,我们会发现即使在没有出现月字的一些诗句中,诗人也都是在描写月亮。


譬如“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夜晚月色如霜,所以霜飞竟让人毫无察觉。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让人无法分辨。这二句中虽然没有一个月字,但又是字字在写月的,这运用了典型的烘云托月手法。



一轮明月挂空中


诗中对月光的描绘已经达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

比如,诗人写月光带给人的寒冷感觉,用“空里流霜不觉飞”;写月光在空中缓缓地移动,则用“可怜楼上月徘徊”。这些诗句都让人身临其境,深切体会到月光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联想,究竟明月是有情还是无情?离别的情人在月夜为什么会分外的相思呢?


从整体上来说,《春江花月夜》全篇都在围绕“月”之一字展开,它是唐诗中最早出现的咏月名作,它是一首对月亮的赞歌。



诗人勾勒出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丽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南的春天,雨多,江水迅速上涨,向东而流的江水遇到从大海西边涨起的潮汐,它们互相鼓荡,浩瀚无边。


一个“平”字简明扼要地描绘出了江水跟海水连成一片的奇异景象。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它有着千钧之力。


伴随着奔涌而来的潮水,一轮明月也渐渐从东方冉冉升起。地球上的潮汐本是海水受到月球的引力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他可能不懂得这个科学道理,但是他用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就是诗歌与科学之间的相通之处。


一个“共”字,使得潮水与明月都充满了生机,它们仿佛是两个有生命的物体,这给人呈现出了一种动态之美。


从“滟滟随波千万里”起,诗人的目光就随着那逐渐西行的月亮而溯江直上。


那绵延千万里的江水,都被月光沐浴着。江面上泛起阵阵弯曲宛转的波光刚好绕过春花烂漫的芳甸。在月光的笼罩下,繁花似锦的花林蒙着一层洁白的雪霰。


如此月色,正是春天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象。


“空里流霜不觉飞”,一语双关,那洁白晶莹的月光,给人带来了丝丝凉意。诗人用空里流霜来代替月光如霜,将自己在月光中久久站立的感觉真切地传递给了读者,让人感同身受。


而“汀上白沙看不见”,让整个江岸都被月光所笼罩,并且逐渐与月光融合成一片,让人一时竟无法看清。



月光笼罩江边


诗的前八句,从江海写到花树,并让这一切都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最后只见月光而不见其他。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随着诗人的目光逐渐凝聚起来,最后集中到月光自身,这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从而描绘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意境。



诗人呈现出了一个澄澈清明、幽静寂寞且又让人遐思冥想的意境


诗人站在江边,久久地凝望着空中月亮洒下的光辉,不由得神思飞扬,进入了一个冥想的境界。


《唐诗杂论》:“在那神奇的永恒面前,诗人只有惊愕,没有憧憬更没有悲伤;对于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都是一个神秘而又渊默的微笑,他更加迷惘了,然而也更加满足了。”

因为迷惘不是诗人糊涂,而是诗人对宇宙奥秘的一种理解和钦佩。


诗人很理解人生短暂,而宇宙永恒的这个道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陷入深深的悲观和绝望之中,他明白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人类代代相续,生生不息,如此循环往复,正是“人生代代无穷已”。


故此,人类的存在仍然是绵延长久的,人们仍然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与江月相伴。


如此一来,诗人就跳出了由个人生命短暂而引起的这个悲伤主题了,从而脱离了这个约束,获得了一种心里的满足,于是他便开始展望遥远的未来。



江上明月


那江上的明月究竟是在等待什么人呢?


所以,诗人就把眼前所看到的,以及心里的真切感受,延伸到了未来时刻,畅游于那天长地久的时间长河之中。



诗人前十六句写江畔望月之美景,后十六句写游子与思妇的月夜深相思。夹在中间的四句则是一个承上启下、转变自然的过渡


诗人用“白云一片去悠悠”续接“但见长江送流水”,仍然是目随景移,思绪飞扬。这浮云的漂泊不定就如同游子的踪迹难寻。也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天涯相隔的游子和思妇了,今夜如此明月,这当是怎样的两地相思之情?


于是,诗人便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游子思妇,月夜相思的这个主题。


(一)思妇之离情


诗人以“何处相思明月楼”下启“可怜楼上月徘徊”,过渡自然,其章法更是妙不可言。让思妇对游子的深深思念这个场景全都在高楼明月的环境中渐渐展开。


自从曹子建写出了“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的千古名句之后,各代诗人都喜欢用“徘徊”二字,来形容月亮在天上似静似动的状态。此处也引用“徘徊”二字,但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沿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把月亮写得情意宛然,它在楼头上久久徘徊不去,这无疑是在怜悯楼中的思妇。于是它把清辉洒向楼中的闺房,照亮了窗户前的梳妆台,只可惜思妇无心梳妆,看到镜台反而更触景伤情。



思妇无心梳妆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于是她决意驱走这恼人烦的月光,她卷起珠帘,想把帘上的月光敛藏起来,更是一遍又一遍地拂拭砧石上的月光,可惜月光如水,拂而不去,驱而复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在这失望之余,她只好望月以怀远,思念那远在天涯一方的游子,她希望随着这普照大地的月光飞向那在远方的游子身边。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可是在这个月夜里,就连那鸿雁也无法飞越过那广漠无边的月光。鱼龙则在水底跳跃出没,在水面上激起阵阵波纹。


简而言之,鱼雁也无法为思妇传书,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思妇的一片思心与天上的那轮明月相伴吧。

(二)游子之离情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游子远在异乡,思家心切,昨夜曾在梦中回到了家乡,看到家中的潭水里飘满了落花,等到梦醒,这才想到春天又已经过去了一半,而自己还在天涯随风漂泊,无法回家,更无法与心爱之人团圆。



游子渴望之思妇相聚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此时,他漫步江边,看到江水滚滚东流,仿佛这春天也将随着江水而逐渐消逝,他抬头望月,看到江上空的那轮明月,已开始向西倾斜。


在这春光将尽,良夜将逝的时刻,人生的少壮时节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随即,游子心中很是惆怅,他眼睁睁地看着那月亮,在西天越落越低,最后消失在那沉沉的海雾之中。如今,天各一方,路途遥远漫长,自己何时才能飞越这万水千山,回到家乡,与楼头上那望月的思妇相聚。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这如此广阔无边的大地上,今夜又能有几个非常幸运的游子能够乘着这皎洁的月色返回离开已久的家乡呢?


游子找不到答案。


他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


他之离情不仅迷离恍惚且又无处着落,最后只能伴随着那残月的余辉渐渐洒落在江边的那片树林之中了。



残月西落


如果说,思妇之离情是埋怨那山长与水阔,主要表现在空间这个维度,那么游子之离情既恨山川之阻隔,又怨春光和良宵之易消逝,其表现兼顾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游子在月夜的思绪比思妇更加地深沉广阔。从而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的丰富深刻。



从章法上来看,诗人一写思妇,一写游子,两两相对应,且又密切照应,它们之间又有一种递进的关系,诗人思索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广,情感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刻。


但,归根结底,诗人所要表达的这一切都是在月夜相思的这个情景中自然展开的。


从字面上看,诗人每句都紧扣着春江花月夜的具体环境,每个细节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其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赏都是多余的。我们除了发自肺腑地顶礼膜拜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的:


“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般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那被宇宙意识所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就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面对着这美丽绝伦的江山风月之景,他在精神上的所有不满或遗憾都源于自然之景而非社会之事,所以在诗中,诗人虽有惆怅但无悲哀,虽有迷惘但无痛苦。


《春江花月夜》中的离情别恨虽然悱恻感人,但是它并没有达到一个痛苦难忍的程度,全诗中也不见“泪”字与“泣”字,



思妇与游子都对未来的重逢充满希望


相反,诗中的思妇与游子都对未来的重逢充满希望。正如思妇所说“愿逐月华流照君”,游子也问“不知乘月几人归。”


另外,全诗用光明、美好的景物构成了一个清丽、幽静、邈远的意境。它如梦如幻,迷离惝恍,值得人们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所以,《春江花月夜》是一曲美丽自然的颂歌,也是一曲美好人生的赞歌。这便是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之所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
    唯一念想阅读 1,211评论 0 0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
    魏培Wendyy阅读 503评论 0 2
  • 近日游戏行业并不平静,先是受到点名,而后又因为一些备案风波弄得人心惶惶。 仿佛一时间游戏成了众矢之的,诸多恶劣的结...
    波比的游戏情书阅读 546评论 1 1
  • 人类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太多的认知革命,无论是改进工具的使用,还是创立各类知识流派及文化。 社会的发展同样遵循相同的规...
    天行践阅读 252评论 0 0
  • 湖中艳色春来早, 亭内琴翠音圆润。 小桥渡过有缘人, 可惜路人不识君! 这首诗写于1998年在北京朝阳公园一个人游...
    梦幻居士阅读 19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