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整理电脑资料,笔者做了个粗略统计,去年共起草了19篇领导讲话稿,修改最多的一稿竟然改了16遍。笔者不敢说自己多么有心得,只是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希望和大家共勉。
笔者将领导讲话稿做了简单的分类,一类是命题作文,一类是“马上文章”。这一篇先讲如何写好命题作文。
这类讲话稿的内容、使用场合和听众相对比较固定,如春训讲话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述职述廉报告等。写这类讲话稿时,比较重要的三步:一是模仿。仔细研究前几年的讲话稿,掌握讲话稿的大体框架和结构,比如半年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稿,一般包括三大板块,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方向。还要掌握讲话稿的整体风格,重视文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结束语,从讲话稿带给你的直观感觉中体会领导的讲话风格,是简洁直白,还是庄重典雅,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尽量去接近这种风格。二是积累。这在于写作者平时的积累,也在于临时的抱佛脚。平时的积累就是要紧跟全年的重难点工作和特色工作,这些工作既是各级领导的关注点,一般也是成果最丰硕的创新点,抓住这些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往往抓住了文章的精髓。怎样抓住这些关键点呢?从上级领导的讲话、单位的宣传网页、各部门报送的信息和各类会议中会得到大体认识,把它们列下来,这些点就是整篇讲话稿的树枝。考虑到实际工作,写作者虽不至于闭门造车,但很多时候对具体业务工作研究不精、认识不清,这就需要借助临时抱佛脚。临时抱佛脚是指在确定了讲话稿的大框架和具体的创新点后,和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针对你所关注的点去提问、去探讨、去填充你的创新点。这样做是因为部门负责人往往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与领导关注的点可能不同,如果写作者没有具体的方向,座谈很容易就流于表面,没法深入。带着问题去求教,往往能了解更多的工作细节和现场感受,甚至可以在对接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完成了这两步,讲话稿的枝干上也长出了叶子,内容可以说比较丰满了。三是意图。为什么没有把领导的意图放在第一位呢?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如果你的领导习惯于定思路、定提纲当然要把领导意图放在首位,但很多情况是领导对于全局工作虽然有整体把握和想法,但没有经过系统成熟的思考,在看到写作者设计的“点线面”后,也给领导一个考量和总结的契机。根据领导的意图去修改讲话稿的树枝和树叶,必要时再回到上一个环节去积累资料。这三步准备完毕,讲话稿的“道”就算完成,可以动笔了,剩下的就是“术”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