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蒙土豆
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关键是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为他人创造价值的领域,然后,把尽可能多的实践投入进去。——王欣,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院长
再一次品读了《吃掉那只青蛙》,才发现自己在最近这段时间里,错失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幸运的是,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再一次重新再获得掌控。《走向卓越》的作者丽兹.古斯特在序言说到,她在每年的1月会重读这本书,以提醒自己在这一年应该遵循哪些法则和方法,我将借用此法,一定能过上不再失衡的人生。
青蛙,代表的是那些极具挑战性,做了就能带来很大价值的事情。
但进入互联网时代,时间和信息的碎片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大部分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喜欢做那些琐碎的价值不大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要处理的事情也实在太多了,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只有学会放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能够改变生活的重要事情上,才能有效的安排我们所要面对的那些事情。
集中精力去完成重要的事情,彻底地完成它们,并把它们做好,这是人一生取得巨大的成功、成就,赢得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获得幸福感的关键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
吃青蛙定律——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青蛙,那么要先吃那只长得更丑陋的。
意思是说,如果你面临两项都很重要的任务,那么你应该先处理更艰巨、更困难、更重要的那一项,抵御先易后难的诱惑。如果你要完全吃掉一只活青蛙,却只是一直坐在那里盯着它看,看得再久也无济于事。“马上行动”是做每一件事情最显著、最一致的共性。
贪婪是人类的本性,我也不例外。除了报了很多网络课程,还买了很多书,同时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运动达人,目标越多,时间越分散,无形中把有限的时间分割得七零八落。事情没有做好,人却越来越焦虑。
更甚者是,我发现有一门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书还一直没看。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我的内心不断抵抗着这些专业学习的乏味,一直不想面对,只是坐在那里盯着它,可想而知,两个月后的考试,必挂。为了摆脱这种茫然,思维混乱,态度模糊……的状态,反思自身的问题,我要拥有明确的目标,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是我的大青蛙?
我开始学习书本上所教的方法
第一步,明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列出最想实现的10个目标,避免自己在日复一日地做着那些毫无价值的事情。书上说过:“最糟糕的利用时间的情形之一,是把根本不需要做的事情做得很完美。”
第二步,把目标写下来。这样可以将目标清晰化,具体化。给自己创造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第三步,给自己设定一个最后完成的期限。让自己有紧迫感。例如,考试复习,是两个月完成;阅读一本书,一个星期完成等等。
第四步,为了实现目标,把所有能想到的,所有要完成的事项都列在清单上。这样一份清单能够将我的目标和任务具象化,并有效增大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第五步,进一步梳理整个清单,使之成为一份计划。根据优先级整理计划,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排序。当我们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之后,实现目标变得简单多了。
第六步,就是根据计划采取行动。无论想达到怎样的成功,执行力都是一切。
第七步,每天解决一部分的问题,向前推进主要目标的实现。在每日行动表中列出一天的活动。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荒废每天的时光。
现在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吃青蛙,从当下最有助于实现最重要的目标的最重要的任务开始工作。当第一时间把最丑陋的那只青蛙吃掉,一天的工作,都变得神采奕奕,不再焦虑。然后根据计划表,按照优先级别给计划排程,一步一步完成计划。
“怎样才能吃掉一头大象?”
答案是,“一口一口地吃!”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目标太大,感觉实现目标的那一天遥遥无期。这好比要吃掉一头大象,别无他法,只能一口一口地吃。明确目标,制定计划,采取行动,所有这一切会决定你的生活轨迹。按照计划稳步向前推进工作时,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前进的驱动力,从而克服拖延症。
个人高效能工作的最重要的法则之一是10/90法则,即整个工作的前10%的时间用于制定计划、组织工作,那么在实际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将节约90%的时间。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行目标之前,制定好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工作。
80/20法则也提到,如果还有最重要的20%的工作未完成,就必须坚定地拒绝重要性很低的80%的工作。时间管理实际上也是生活管理、自我管理。事实上时间管理是在控制事件发生的顺序,在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上作出选择,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数。懂得延迟满足感,愿意作出短期牺牲来追求长期高回报的人,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创造性拖延是提高个人生产力最有效的技巧之一
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你必须有选择性地去延迟完成一些事情,一些简单任务不立刻去完成,而是实现创造性拖延。每个人都有拖延的本性,如果无论如何都要拖延,那么应该推迟那些低价值回报的活动,因为选择拖延的对象对结果有着根本的差别。当你不再去做那些低优先级的工作时,你的时间和生活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每次到达下一个油桶——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是资质平平的人也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为了解决撒哈拉沙漠没有任何指示标识的问题,而导致很多试图横穿这片沙漠的人死在那里,法国人曾经用许多黑色的油桶,每隔5千米就安放一个,因为这个距离正好是人们横穿沙漠时视线所及的最远距离。现在只要按照“每次到达一个汽油桶”的目标,就穿过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完成生命中最艰巨的任务。记住:“大胆地前进,你会得到想要的!”
关于限制因素
任何一项任务,无论规模大小,都会有一个因素制约着我们实现目标或者完成工作的速度,甚至会让我们举步艰难。我们必须找出限制因素,并且想方设法将其消除。否则将会处处受到限制。当我们厌恶一个事情的时候,很容易会用主观意识来判断,认为是事情的本身阻碍了事情的发展,其实,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客观分析。正如上面我们会谈到的80/20法则,这表明限制和妨碍你实现自己目标的80%的因素来自于内部。而这些因素是我们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性格、能力、习惯、自律和竞争力等。那是否在工作的问题上,是我自身的能力不足,导致个人目标的踌躇不前。
樊登老师,经常讲一个非常有名的“ABC原理”。什么叫“ABC原理”?“A”是事件的发生,“B”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C”是带来的压力状况。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我们总希望通过改变“A”,来改变“C”。其实改变的了“A”,也就是事件本身,永远也不会改变“C”。怎么办?还有一个“B”在那儿,“B“是什么?“B”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就是你的世界观,价值观。要想改变“C”,也就是压力,不要通过改变“A”,也就是这个事本身,而更应该通过改变“B”,也就是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决定感受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事情,而是你怎样看待这些事情。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周围的环境,应对别人的言行。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让这些影响到你的情绪。无论如何,限制因素总是会存在,通常,这个因数就是你当时要吃掉的那只青蛙。
“人类的终极自由是在现有的任何一种环境中选择做自己的态度”——《活出意义来》维克多.弗兰克尔
学习时间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这样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配自己爱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能最大限度地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
书本在后部,还提出了许多干货,例如摆脱电子产品的掌控,合理运用技术成为工具,奶酪和香肠工作法,创造整块时间去处理最重要的事情……都值得我们一读再度,仅以此篇幅,分享我的一点阅读感受,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作者简介】我是蒙土豆,土生土长在阳光明媚的广东。喜欢美食,摄影,绘画,运动……身边有一群好朋友,我们肩并肩,手牵手,一直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