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励志剧《都挺好》观后感

《都挺好》是我这些年看到的为数不多的较为接近现实生活的一部剧。比起现实家庭生活剧,我更想说这是一部女性励志剧。大家一开始都咒骂着苏大强这样的“作妖”父亲,为满足一己私欲,只知道挑拨离间三个儿女之间的关系。然而,在这种现象的背后,三个女人从始至终都向我们展示了她们的坚忍、成熟与独立,大嫂和二嫂则永远充当着自己老公的前锋和后盾。而从小应当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女儿,孤身一人闯荡有如今身家的苏明玉,却是这每一场家庭纠纷中的解决者。尽管一开始没有人理解她,哥哥嫂子父亲都唾骂她,慢慢地我们才明白,外冷内热这个标签才是她多年锻造的保护罩。

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一部女性励志剧?

1. 苏母的过世是成就苏玉明的归来、苏父的原形毕露、苏家矛盾激化、上升到和解所有过程的契机和节点。以苏玉明为首的独立女性角色,以及她两个嫂子,与苏家两个大男孩一个老男孩形成鲜明的对比。她们有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男人对她们来说更像是情感精神上的依靠。当这种依靠瞬间崩塌时,她们依旧过的稳稳当当。只是女性特有的母性本质总是在隐隐作怪,使得她们时刻抱有陪伴孩子成长时刻为其担忧的态度。特别是在苏母过世之后,苏明玉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母亲”这一角色。纵观全剧,除了对朱丽的职场有大致的介绍,对苏家两子的职场刻画都是大致带过的,主要在表现苏明玉在职场中的游刃有余,同时也告诉了观众苏家强弱力量反转的源头,强调自身的发展才可以让他人另眼相看。此外,在不了解苏母为何排挤小女儿的原因之前,我暂时默认了观众口中的重男轻女。待苏父苏大强向大哥苏明哲阐明原因并结合原著内容之后,我只是把源头归结在苏母个人的自私冷漠上,毕竟现实生活当中大部分的母亲都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更何况朱丽在她父母的眼里可是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苏明成也是个万分疼爱老婆的“老婆奴”。这部剧并没有给我们展现重男轻女的现象,只是一部分观众被潜移默化地共情了,当然这也成为了电视剧商业价值中的一大卖点。

2. 《欢乐颂》里被无休止压榨的樊胜美,和如今自愿出钱出力平衡家庭的苏明玉,都揭示了原生家庭对子女产生的深远影响。然而,正是因为如此竭力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束缚,我们才可以与自我和解并且获得重新的蜕变。假设把苏明玉的人设改造一下,在她与苏家划清界限之后,带着积累已久的积怨自暴自弃地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那么也就不会有如今的苏明玉了。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或许没有苏母的冷漠无情,或许她也不会这么快地成长起来,从而看清了家庭不是她可以依靠的港湾,甚至可能成为第二个苏明成。然而我们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中苏明玉不会,我就仍记得一个镜头,就是她反复地看着苏明成录的忏悔视频,她说我不是怨恨他,我是想要克服我对他的恐惧。我们知道,她一直在强大自己的内心世界。

除了对苏玉明角色的成功刻画,苏父 “作妖爹” 这一形象也是深入人心。通过对他懦弱,自私,爱打小报告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的描绘,更加真实地体现了苏家三子女的行为特点和处事风格。与此同时,牵扯出一系列理财投资、买房卖房、孤寡老人赡养、财产分割、骗财骗婚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使得该剧的气息氛围更加贴近真实的生活,同时也揭露了人性上本质上的缺失,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和思考。

遗憾的是,《都挺好》本应该避免对重男轻女思想的引导趋势,却牢牢抓住“共情”这一卖点加大传播效果,反倒忽略了整部剧给观众带来的反思性,以及对未来和谐社会家庭可能造成的建设性。印象很深的一幕是,明玉在她家车库里发现的苏母遗留的本子上,直觉告诉我可能是苏母写给她的“和解书”,上面会清楚地写明她这些年的一切埋怨与悔恨。我始终觉得明玉只是与苏明成和解了,与她自己和解了,却还是没有明白这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所在,内心深处受过的伤害无法从世俗上的成功得到治愈,无法听苏母对她说一句 “孩子,这些年我对不起你...” 如果有的话,这必定是全剧情感的最高点。

仅供参考,欢迎交流讨论,作者还没有看完全集,有待编辑。(转自作者本人的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