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网络层-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

计算机网络系列博文——目录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

  • 被广泛用于因特网AS内部路由选择;
  • 于1982年随BSD-UNIX操作系统发布;
  • 常被设置于下层ISP和企业网中;
  • RIP协议是一种距离向量算法;

RIP响应报文

  • 又称RIP通告;
  • 在邻接路由器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距离向量)的报文;
  • 约30秒互相交换一次;
  • 报文包括该AS内最多25个目的子网的列表和发送方到其中每个子网的距离(估计费用);

路由选择表

  • 即RIP表;
  • 每台路由器维护自身的路由选择表;
    在路由器上,RIP路由表利用一个称作route-d 的应用层守护进程进行管理;
  • 包括该路由器的距离向量和该路由器的转发表;
  • 表中每一项有三个字段,分别是目的子网,沿最短路径的下一跳路由器标识,沿最短路径到目的子网的跳数;
  • 原则上,AS内的每个子网都在该转发表中有一个表项,事实上,可以用路由聚合技术聚会表项(例如,a.b.c.x和a.b.c.y可以聚和为a.b.c前缀)

RIP实现细节

  • 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

  • RIP使用跳数作为费用测度,即每条链路的费用视为1;
    沿着源路由器到目的子网的最短路径所经过的子网数量(包括目的子网);

  • 一条路径的最大费用被限制为15,故RIP的使用限制在网络直径不超过15跳的自洽系统内;

  • RIP路由器约每30秒交换一次报文,若某路由器超过180秒没有从某邻居收到报文,则会认为该邻居不再可达(死机,链路中断),路由器会相应更新本地路由选择表并通知其它邻居该信息;

  • 路由器可通过RIP请求报文,请求其邻居到指定地点的费用;

  • 路由器在端口520通过UDP发送RIP请求与响应报文,即RIP使用位于网络层协议IP之上的运输层协议UDP来实现网络层功能;

  • 针对环路问题,RIP使用了毒性逆转(在通告中包括代价和下一跳路由)和最大度量(最大有效费用15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网络层应该向运输层提供怎样的服务(面向连接还是无连接)曾引起了长期的争论,...
    srtianxia阅读 9,516评论 0 12
  • 五、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1.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Ⅰ、理想的路由算法 路由表中的路由是怎样得出的呢?核...
    dmmy大印阅读 6,248评论 0 4
  • 第二章 物理层 频分复用:频分复用的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频率带宽) 时分复用:时分复用的用户在不同...
    PramaWells阅读 9,300评论 1 3
  • 网络层 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就是:将源端数据包一路送到接收方。无连接服务的实现:数据报子网对于无连接服务...
    轮回的拉格朗日阅读 5,506评论 1 1
  • 我几次三番的来,我来看夏天洪湖的荷花,她清新,纯洁,婉柔,美丽,相看不厌,相处不累,像我的红颜! 时间2014年6...
    里里溪主笔阅读 1,42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