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小狗钱钱》之后,顺着这本书便拓展阅读了些理财、笔记、读书之类的书。除开理财、笔记的初步实践于前文提到,读书习惯的种子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埋下,并小心翼翼地扩展着羽翼。
说是“小心翼翼”,也是因为并不是真的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看书甚少,除了高中读了些网络小说,大学便彻底与书绝缘了,虽然有时候也喜欢发发骚,看看古诗词模仿一下,但在这梦中世界沉浸久了,反而忘却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的本来面目了。因此读到一本能让自己有所思有所悟的书后,带着这种少有的阅读的喜悦,能够开始有兴趣去看一些书,不过兴趣却总是很轻易被琐事或是突然无意义的虚无感给笼罩,阅读也便时断时续。
但阅读切身让自己感慨于其强大的力量,至少能够在你迷茫、无力时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面对前方未知的世界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其种种好处人尽皆知,此处打住不提。
自此,逐渐被阅读量的匮乏以及阅读兴趣的时而缺失所困扰而去寻找解决方式,也进一步完善笔记的体系。“一元化笔记”中关于阅读的类目除“书单”以及“读书笔记”之后,便隆重地添加了“阅读计划”篇章。
加入这个计划也来自于一本书,当时苦于想要看书的心情和行动上却看不下去的烦恼,便碰到了一本颇像“鸡汤”的书名的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不过书中的内容还算简单生动,因此在读不进去其他书的情况下读到这本,也便有了一些继续读和怎么读的想法。
这本书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把阅读的过程建立了一个类似升级打怪的机制,其升级方式是通过阅读量达到人生的相应阶段来实现。其将读书过程分为基础、加强、深层三个阶段,结合自己的行为习惯因此给自己设定了四个阶段,首先便是阅读兴趣的培养阶段(遗憾的是,这也是直到如今我仍处在的阶段),然后在专业领域寻求突破的定向阅读阶段,再然后是领导力培养阶段,最后是在人生之路有所领悟的回顾阶段。
了解后,关于阅读的长期路径也就颇为清晰了,便开始了培养长期阅读兴趣这一阶段的苦苦挣扎。前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说是兴趣,但却是个苦差事,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奠定阅读的根基,因此无需考虑阅读方向,所有想看的、想了解的皆可随心所欲的涉猎,只需读下去就好。因此便给自己设定了宏大的“122天40本书读书计划(2020)”,且根据书中的建议,给出了激励机制与行动原则。
(虽然有许多关于阅读速度、阅读量、阅读质量的争论,实际上这是每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所致,倒不是非有个高下不可,故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计划。)
当然直到如今也没有达到当时计划的3天一本书的程度,但从18年的基本没读书,19年的不知怎么读、读什么,到20年计划开始后,阅读才真正意义上加快了脚步。至少,让虽然还在第一兴趣阶段挣扎的自己,知道了一个略显粗糙的读书方向,大致了解之后该朝哪个方向去使劲。这也是这本书带来的最大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