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温尼科特主题的C&B15的总结,我们始终要遵循一条基本脉络——体分化的充分性与健康的客体关系,是培养孩子后现代特性和构建后现代社会基本单位:独立个体的关键性的精神分析学认知。
了解孩子的早期需要与供养
父母需要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概念便是:孩子尤其是婴儿时期处于未分化的状态,绝对供养是不可或缺的,任何缺乏与不良的供养都将对孩子的人格的初期整合——我将它比喻为打地基——造成结构性影响,主体人格的大部分缺陷和创伤,正如同大楼基础的结构性的缺陷与应力,终将影响到人未来的方方面面,并且,绝大多数的影响将会是不良的。
吞噬
吞噬划分着主体的欲望边界。处于人格整合最初期的,最未分化阶段的婴儿,其特点便是无边界、无止境的欲望。当然此时婴儿还远未达到个体意识作用的境界,父母,尤其是母亲要做的,便是对孩子吞噬的绝对满足,即“整个的被孩子吞掉”。母亲的一切时间、精力、情感、行为都需要无保留的向孩子无偿让渡——这对母亲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母亲无法适应这样的吞噬,其激烈的焦虑、反感、外显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将很容易给孩子留下创伤。
一般情况下,婴儿期结束后,完全的无边界的吞噬就会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主体的分化阶段。而非一般的情况则是吞噬始终的边界始终没有收缩到正常水平,也就是绝对供养没有完全的切断,这将使截下来的人格整合失去基础,从而造成了主体人格的“未整合”状态。未整合状态未来将造成这一主体的未分化与后现代社会清晰边界与高度个体独立性的要求产生剧烈冲突。对未整合的干预治疗需要重启这个供养结束、分化和整合的过程,继续进行直到个体的完全分化和整合。
使用客体
说完孩子,我们说一下被孩子使用的客体,对于孩子来说,原始客体,也就是母亲,母亲被作为孩子的客体而使用。另外还有一个被作为使用客体的典型便是治疗师,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同样需要被治疗者整个的吞噬。相同的是,母亲和治疗师都将面临巨大的心理考验,而承受住这样的心理考验,除了强大的心智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外,将欲使用自身的主体安放在自身意识领域的合适的安全半径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既是:使用我的主体对于我而言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对我的意义是在什么样的定义和水平上,我要将使用我的主体定义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与层次上?
攻击性
儿童如果展现出攻击性,并且是高密度高强度的攻击性,这是一个非常有积极意义的表现,即证明主体的能量格式是充沛的,开放的,未来能够远离消极的边缘性和封闭性的人格。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攻击性是一种初级的能量格式,它展现于意识形成的最早期。对于成人而言,强大的攻击性将体现为人格整合的不充分,依然无意识中在使用初期的能量格式的策略,者也反映出攻击性强的人是脆弱的,人格的松散与防御性假我外壳。一个失整合状态。
分化与整合的历程
初期吞噬的历程结束后,分化便开始了,分化的过程也是人格整合的过程,广义的说,吞噬时期结束后的人的一生都在对其人格进行分化与整合,只不过这样的整合效率呈现一个指数递减的过程。3-7岁是人格整合的最高效时期,独立的个体意识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7月至35岁,人格整合依然在进行,不过整合效率与深度均在呈年下降(根据人的心智水平、开放性和天赋的不同,这一时期的年限上限也会不同)。35岁后,人格整合水平已经是一个逼近于0的平直线,此时的人格整合无论充分与否都将几近停止。
分化的充分程度与整合的充分程度正面相关。分化完成的高度独立的个体,其人格核心在理想状态下也必然获得充分整合;而人格的整合未充分,主体分化的低完成度是造成人格整合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主要导致的将是未整合的相关症状。
自体客体
在人格整合的初期,刚刚从绝对供养中结束的幼儿,其刚刚形成的意识依然处于吞噬的绝对供养的体验里,其认知会将他接触的客体认为是自体的一部分,自体客体形成了幼儿的全能领域。这个全能领域对于幼儿来说是合理自然的,但是下一阶段的人物便是要将主体与客体同时从自体客体中分化,分化出独立的主体和未包含任何主体部分的客体。也就是做到人格的独立。
这一阶段的分化未完成,自体客体将未分化的整合进主体的潜意识中,最终形成一个未分化的人格,该主体将失去边界意识和独立意识,对客体将完全失去自体独立性的依赖和使用,同时,也无法意识到其他主体与自身、与客体的独立性。造成的最典型的问题便是成人的全能控制。
游戏
游戏是主体分化整合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游戏对于主体的意义不仅是表象的当下的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影响那么简单,游戏对于主体乃是提供历程与构建的空间,在空间中主体的趣味、关系、挫败和欲望、坚持和演化将得到演绎式的呈现与经历。主体心智的发展则与这种呈现与经历的丰富程度呈正相关。
游戏,确切的说,是分化整合期间主体与客体互动与关系转化的空间分为两个级别:原始级和创造开拓级。原始级直接面向主体的分化整合进程,并通过与客体的互动产生历程与建构经验,为创造开拓级的游戏准备基础。在分化的开始与整合的最初期间,孩子与父母的互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游戏,在这个父母任何行为都需要小心翼翼的阶段,原始游戏也同样需要父母的认知和把控,不良的原始游戏将对分化起阻滞的负面作用,直接导致孩子早期的分化不完全,造成成年后的全能控制和投射性攻击的问题。最初的分化期结束后,整合继续进行,主体就将遇到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级的原始游戏模式——恋爱。恋爱是主体彻底分化的开始,恋爱的历程也是主体最终分化完成的历程,这个历程主体经历的痛苦、拉扯、挣扎、起落越剧烈,越明显,说明早期的分化越不够充分——不过也同时说明恋爱游戏对分化的后补性起到了越好的效果。相较之下,大起大落不是那么明显,过于一帆风顺的恋爱,反而难以起到优秀的后补性分化的效果,这样过于平顺的近乎直线式的经历会对主体人格的完全分化并无加持,早期的分化程度会几乎无改变的延续下来——无论是未分化、未完全分化还是完成分化的。
尽管对于躯体化的人类本能来说,对平顺的“经历”式的恋爱的期望肯定高于轰轰烈烈、尝遍悲喜、大起大落的“遍历”式的恋爱。但遍历式的恋爱最能够促进主体分化和高度整合,达成个体独立,却是毋庸置疑的。
当游戏进入创造开拓级后,客体已不再是与主体基础的认知性互动和分化,而是对客体的使用进入了再造和拓展的高级模式。游戏的空间早已从早期客体供给的舒适区中突破,向着新的未知的客体环境建构和进发。当然,这一切的基础必然是一个完全分化、充分整合、高度独立的主体才能掌握和把控的游戏。这样的主体拥有着极其强大的男性元素,事实上,这也是社会意义上的事业有成者大多为生理性男性的一个精神性原因。不过,对于这样的主体而言,女性元素,尤其是环境客体的女性元素都无法给他的游戏带来正向支持,而其本身的女性元素,也必须在良好的意识下可以的培养使其能够与男性元素协调合作才能做到对游戏的正向支持。总结便是:游戏尤其是创造开拓级游戏能够塑造男性元素,男性元素又会反过来驾驭并升级拓展游戏系统;而女性元素则被排除在游戏外围,对游戏难以起正向作用。这也是事业型主体普遍面临的情感问题的根源。
创伤
创伤几乎是伴随着绝对供养、分化与整合的整个过程不可避免的产生。早期的创伤来自于母亲的意识或无意识的焦虑。在吞噬母亲之后,婴儿将母亲是为了最能满足其原始的本能的需要的理想客体,然而吞噬本身对母亲的压力却又极易使母亲产生焦虑或引爆母亲自身的缺陷,吞噬中对母亲的极高要求使得母亲很难做到对婴儿完美的绝对供养,婴儿的理想客体被打破几乎是必然的,也就是创伤的造成是必然的,这只是程度的问题。
除母亲的焦虑对婴儿期造成的创伤外,人格整合中的孤独与自体构建中的挫败是造成主体创伤的两个重要方面,孤独的创伤原自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这个创伤几乎是每隔主体都拥有的,不过每个主体因为气质或分化整合程度等的不同会是主体在面对这一“原型级创伤”时却会走向不同的道路——进发,探索孤独;抑或是退行,退回安全区。另一个,自体构建的创伤可能更能具象成人们身体所受的伤痛和受伤时人的生理反应——结疤。自体构建中产生的创伤如果没有及时的外在疗愈,客体环境的冲击和主体免疫系统的抵抗在伤口处剧烈战斗、拉扯、流脓,最终在伤口处结下坚硬的、但也密不透风的伤疤。而主体人格内部创伤处缺着的那一块则在外部厚重的疤痕下一直存在着。这便是一种典型的失整合。这两种经历造成的创伤是非显性的,只有当主体日程中碰触到创伤,其制造的反馈才能使主体,或者治疗师认知这一创伤的存在。
不过创伤也可以和恋爱一样作为一个标志物——创伤的产生证明情感的出现,如同游戏塑造人的建构,情感的加入将最终使主体完整。
独立主体的意义和价值
前面的那么多关于独立个体分化与整合的内容,所指向的便是当代人类社会尤其是当代中国对独立个体,独立人格的迫切需要。将当代中国频繁入镜的社会问题表象抽丝剥茧,可以清楚地看到,绝大多数问题在于高速膨胀的物质和信息基础和与之相匹配的独立主体与清晰边界缺乏的矛盾。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化的社会,规则在社会化运行中起到高度的支配作用;而中国当前社会构成主体不仅缺乏边界意识,同时缺乏对边界机制的信任,带来对规则的践踏。规则失灵成了社会矛盾产生的基本错位点。
心智发展
心智带表着主体自我认识的能力,一个高度心智化的主体将是拥有高度的意识水平和意识稳定性的,同时高度的自我认知可以促使主体向更高水平的心智化方向发展,而心智化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格独立和主体对于自身主体分化整合的水平的认知。
客体是主体能量投射的承载体。心智的发展离不开客体,尤其是优质客体对主体的承载与关系转换。文化性书刊和阅读、乐器与音乐、运动器械与运动、模型与手工等对于分化整合期的还在而言就属于优质的客体与使用客体的组合。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总要经历一个关系逐渐疏离的过程,客体对于主体的作用也应当是有时限的。如果出现主体,尤其是已分化的主体长期迷恋性使用客体,那是一种极其退行的表现。而更初始的与客体的未分化带来的则是成年人的全能控制。一个能够长期激发并维持心智不断攀升的能量格式是伟大的,而这个能量格式是趣味和无止境的探索,他将与优质客体结合,为主体带来不止息不衰退的心智成长。
自体
自体是一个人所有层面和面向的人格的总合。人格的层面性作用于人的气质,而人格的面向性则作用于人的角色。作为多角色复合体,现代人自然需要多个面向的人格面具与社会面具。即个人的多重特质与支持其社会角色反馈的心智水平。
主体被高度心智化的长时间驱使将使主体达成自体自旋的良性循环。自体自旋将使主体对资源的辨识和连接能力产生巨大分月,更关键的则是,自旋将为主体对人本能的向舒适区退行的势能的对抗供能,自旋形成意味着主体坚实的走出舒适区的愿望与强大的驱力控制能力。
客体关系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主体的分化整合与客体关系的几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后现代社会独立个体趋势下资源的整合,个体资源链接为群体资源的能力。后现代社会下的个体将面临着完全分化的另一个极端——隔离的问题,这时候拥有高度心智化的自旋主体将起到资源链接整合,生成属于其集体主体特色的客体关系;情感与情感延伸出的共情力是主体社会化链接的重要能力,客体关系是情感发育的基础;客体关系更是生命意义的传承,传承的关键词是精神,并且,这将不仅仅是从个人的气质、风骨到家庭的家风家训,再上升到民族精神和民族脊梁,无不是主体和主体集体的优秀的客体关系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