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新记之生命的基石

随园少年的家乡在荆溪西厢,父母都是面朝黄泥背朝天,依靠十粒指头土里刨食,老实本分的农民。

母亲年轻时遇人不淑,改嫁给随园少年的父亲,第二年生下了随园少年。随园少年来到这个世界时,父亲已经三十六岁了。中年得子,父亲喜悦无比。听母亲说,当年愿意嫁给他,是因为父亲长得标致。然而父亲性格刚强暴躁,令人难以承受。随园少年的童年就是在他们的激烈争吵和打斗中度过的。虽然还没能领教拳棒的滋味,母亲深夜出走的恐惧却已经刻印在随园少年稚嫩的心灵深处,终生无法抹去。   

父母的不和,家庭的贫寒,造成随园少年孤傲而敏感的个性。生命的苦难促使随园少年变得罕见的早熟。每当父母争吵的硝烟萌动时,随园少年已经懂得用稚气的声音来干预,然而换来的大多是父亲的训斥和拳脚。此时,母亲成了随园少年天然的庇护所。自己心里有什么想法会悄悄地告诉母亲,细心的母亲似乎也能感觉到儿子的心境,随园少年最早领会到的心心相印可能就是这个意思了。   

少年时期的随园少年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蓝,有一年夏收,随园少年坚持要去帮母亲割麦。毒辣的太阳,坚硬的麦秆,刚刚忙乎了一阵,就已经气喘如牛,汗如雨下,手心出泡。母亲感到心疼,从此坚决不让随园少年下地干活。懂事的随园少年还是做起了烧水做饭的后勤工作。

没有文化的母亲更加坚定了要让随园少年读书出头的意志。

天资聪颖和坚忍不拔使随园少年在学习上超脱同辈。一个孤独少年已经懂得借助书本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敏捷的悟性引起老师的关注和欢喜。班长这个称呼一直陪伴随园少年到高二复习迎考。

一九八零年的夏季随园少年参加了第一次高考,但是因为理科较差,遵从恩师和班主任史祖能老师的安排,随园少年临近高考三个月才急急地转为文科,临战换阵,结果铩羽而归。

人生的重大挫折,使随园少年变得沉默。那时正是夏种时节,随园少年杠着沉重的九斤钉耙,来到刚刚收完麦子的干涸的麦垄,那坚硬的麦地啊,随园少年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地砸下钉耙,使劲翻过那十几斤重的硬土块,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再用同样的力气,翻过第二块,翻过第三块,翻过第四块,再翻过第五块……就这样憋足了劲,咬紧牙关,不断地与脚下的土地进行艰苦的搏杀!

随园少年想把刚刚失败的痛苦全部发泄进这片田地!狠毒的阳光火辣辣地抚摸随园少年的躯体,仿佛故意考验他的意志。广阔的田野没有一丝风。汗水流在脸上,爬进眼眶,感觉辣辣的。汗水干了,黏在衣服上形成白白的盐霜。不停地喝下香香的大麦茶。热的实在吃不消了,跳进田边的小河,洗了一个冷水浴,赤裸上身继续苦战。

整整一天的搏斗,随园少年竟然也帮助父母锄完了一垄麦田!在江南家乡,这样的农活叫做拆麦秆头,没有足够的力量和经验,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况且随园少年还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嫩头小伙子呢。

那天夜里感觉背部和手臂火辣辣地疼痛,随园少年知道那是太阳的灼烤,还有双手无法握紧的疼痛……

母亲看看随园少年的手心,满是血泡,难过地流泪了。

第二天无法继续了,只能等待着帮忙莳秧了。

临近开学,随园少年还没有能得到确切的消息,究竟是不是还能复读。谁知那天上午,随园少年的班主任史祖能老师自己找上门来了,随园少年不在家里,他又找到田头,随园少年正赤脚把手埋头在插秧呢。见到老师,随园少年赶忙洗手上岸,心中感激,竟然语噎。老师握着随园少年的手,轻声地说:“jianjun啊,还是去上学吧,好好复习一年,希望还是很大的啊。”父母亲站在浑浊的田里,看着随园少年的老师,这种感激……

复习固然不错,但是当时潘家坝中学没有文科班,随园少年必须插班上课,也就是数学、语文、政治课可以与大家一起上,历史、地理还没有正式的老师,只能自学。隔壁乡的鲸塘中学有文科班,而且去年高考成绩不错,还有考上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的。

复习了一段时间,随园少年和其他几个文科生殊感不便。焦灼的随园少年开始有自己的打算,而且随园少年的初中语文老师丁浩康建议去鲸塘中学借读文科班。但是史祖能老师并不知道这件事。

随园少年已经决定去鲸塘中学了。那时秧刚插完不久,家中收获的麦子还堆放在堂前。夜里刚下了一场大雨。丁老师拎着两只塑料凉鞋,赤着脚一步一滑,他从潘家坝穿过赵圩,循着田埂摸到随园少年的家。随园少年赶忙招呼他坐下。他愧疚地说:“jianjun,你不能走了,史主任说了,你要是走了,我要负责的!”随园少年一时语塞。随园少年不能回答,因为他已经跟鲸塘中学那边讲好了。

去鲸塘中学的情景,现在回忆起来颇为心酸。母亲挑着一个担子,一头是一个装农药的柳条筐子,里面放着随园少年的课本,用绳子捆着,做一个钌铞。另一头是大米和一个盛放咸菜的瓮头,还有碗筷,用蛇皮袋装着,也用绳子捆起来,做了同样的钌铞。

就这样随园少年和母亲步行了十几里路来到鲸塘。母亲把随园少年安顿好,拿着扁担离开时,他强忍着泪水,送了母亲好长一段路。母亲说,你回去吧,好好复习。随园少年目送着她走出很远很远,才怅然若失地回到学校。

这刻骨铭心的时刻,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就这样,随园少年开始在鲸塘中学复习迎考。但是史祖能老师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后来史主任了解到鲸塘中学离家太远,带米带菜极为不便。他告诉随园少年,他可以一个人来教历史和地理课,就在他的宿舍上课!

经过三百多天艰苦卓绝的努力,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换来透彻心肺的甘甜。

随园少年,在一九八一年八月以409分的良好成绩(当时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是395分)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随园少年是多么高兴啊!随园少年是多么豪迈啊!

在随园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结束了。

当随园少年满怀豪情从随园这个美丽校园再次踏入金陵古城,他猛然发现自己所面临的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一个是云中之雪,一个是海底之泥。强烈的失落感和内心冲突,使随园少年产生疑惑。这种疑惑和他与生俱来的个性的混合,开始影响他的人生轨迹,人生的重击就要来临了。

随园少年先在B区工作,后来调入某央行担任秘书工作。不久进入主管资金计划的重要岗位。但是单纯的他轻信同事的介绍,为同事的亲戚介绍了一笔贷款,并且写下字条愿意承担相关责任。这是随园少年社会经验不足,与母亲一样遇人不淑,轻信人言,结果造成资金无法收回。虽然通过拍卖收回大部分资金,损失还是有的。

对随园少年来说,直接的后果是行政降级处分。

从此,人生轨迹就完全发生改变了,当初所有的美好梦想结束了……

这一记重击在随园少年的生命中留下的残酷印记,已经无法用苍白的语言来描述了。

就在随园少年产生致命旋转,即将迷失前进方向的伤感时刻,是随园少年苦命的母亲,用她人生的经验,冷静地点醒了他。

随园少年告诫自己生命是可以重来的,只要还活着。

随园少年从迷茫中慢慢地站立起来,用手中的笔记下了当时的心境。1997年12月16日,随园少年写下了一阙《浪淘沙·卅五感怀》,全词是这样的:寒霜落江南,茫茫一片。秉烛夜读忆当年,为求功名慰慈颜,最苦犹甜。金陵十七年,跃马扬鞭。世事苍茫鬓毛残,莫道伤感应记起,留住青山。

随园少年在紫金山南麓苦楝斋中,回顾自己将近六十年的人世阅历,检阅自己所经过的大起大落,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生身母亲,还有自己的精神导师,他们是随园少年生命的坚强基石。

设使没有这两方基石,也许随园少年的生命之树早就已经枯萎了。

随园少年爱自己的母亲。随园少年爱自己的恩师。

                                                                                                  辛丑年初四修改于学士阁苦楝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眼睛有些疲惫,本来记得晚些时间补记简书的,谁知晚上早睡,要准备明天去上班了,竟忘记了。 昨天看到一个宣城老三届...
    随园少年阅读 3,138评论 2 5
  • 夜莺2517阅读 127,810评论 1 9
  • 版本:ios 1.2.1 亮点: 1.app角标可以实时更新天气温度或选择空气质量,建议处女座就不要选了,不然老想...
    我就是沉沉阅读 11,844评论 1 6
  • 我是一名过去式的高三狗,很可悲,在这三年里我没有恋爱,看着同龄的小伙伴们一对儿一对儿的,我的心不好受。怎么说呢,高...
    小娘纸阅读 8,717评论 4 7
  • 这些日子就像是一天一天在倒计时 一想到他走了 心里就是说不出的滋味 从几个月前认识他开始 就意识到终究会发生的 只...
    栗子a阅读 5,538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