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每个人,都在逃避内心那一抹恐惧

《无声告白》

简评:每个人,都在与内心所惧怕的生活相抗争,带着虚伪的面具,逃避自己所害怕的样子。伪装的面具带久了,那张泪流满面的脸几乎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也被隐藏了起来,面具也不能再被揭开,因为它已经成为了脸的一部分......


(以下内容含部分剧透)


几个月前,站在书店畅销小说书架前,在《岛上书店》和《无声告白》间给自己出了一个二选一,短暂的犹豫之后我选择了《岛上书店》(也就是厚的那一本),所以当我在同学的书架上看到《无声告白》时还有些小激动 —— 直到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


「 利迪娅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


开篇还有少许悬疑的气氛,而随着回忆的深入,压迫感,才是这本书的主色调。种族、性别、家庭...... 这些问题或许你不曾经历,或许对于一些家庭相对遥远,但当你看到看到内斯在游泳池中被欺负时,多么希望有个人站出来怒斥那些歧视他的孩子;当你看到玛丽琳独自回到母亲空荡荡的屋中时,多希望有个人给予她温暖的怀抱;当你看到詹姆斯开车出走时,多希望他能留给孩子们一丝关怀;当你看到利迪娅的电话打给她哥哥时,多希望电话的那一头不是一个喝的烂醉的少年 —— 简单的两句安慰也好。


「 无声告白 」 这四个字作为书题,已让人读起来五味杂陈。


书里,所有的告白,都憋在了心底,淌入了泪中。就连简单的互相依偎,互相安慰,互相体谅都不行么?关怀成了一种奢侈品,只因为每个人都在悉心呵护自己内心的伤痕,那一切直指自己内心的光影 —— 即使是渴求安慰的目光 —— 都被竭斯底里的驱赶出自己的视线。


无声,不过是一种乞求。


与其他几位书友聊起《无声告白》,大家都觉得读着怪心酸的,有人说父母在这种畸变的家庭氛围中责任重大,有人对一家人的「 自闭 」感到愤恨,有人责备家长以爱为名义的自私,说这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可怜而不可恨,可悲却不可助。的确,玛丽琳和詹姆斯把孩子们逼入了一个扭曲的成长环境,把孩子们的性格逼的脆弱,逼的毫无自我 —— 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假设他们能体谅孩子们心里的负担...... 这个假设能成立么?


你发现了么,最后依偎在每个受伤的人怀里的,是那个平时躲在角落里的不受关注的小东西。


几近崩溃时,是她拯救了这个家。


爱,就去表达吧,心灵本身太脆弱了,但心灵彼此,或许还可以相互接纳。我们戴上面具去隐藏自己的恐惧,但你若看到面具下流露出的那一丝软弱,别让它从脸颊上滴下,靠近一点,拥抱的温度会慢慢把它蒸发。


感谢作者,没有给我们另一个过于悲情的结局,也感谢作者,让告白依然无声。




by   merlin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帮你读书系列《无声告白》 全书15万字,本文5300字,帮你节省阅读时间10小时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
    fe3654babd41阅读 2,164评论 1 5
  • 以下是对伍琦诗《无声告白》这本书每个章节的概述。可以帮助不想看完整版的朋友了解书中的详细内容。如果不想被剧透,请不...
    安若小溪阅读 28,579评论 4 35
  • ​关键词 华裔女作家 处女作 征服欧美文坛 横扫2014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
    白子玉的书境阅读 419评论 0 12
  • 只是一个简单地请求,酝酿着 如何做成一个书面申请。郑重地 为此负责到底,这是纪律 像一个接受训练的士兵, 捆绑着长...
    仓巴阅读 3,074评论 0 2
  • 没有365✖️24带孩子的人,别嚷嚷工作比看孩子还累。只有想象,哪里有什么感同身受。 长时间没有自我的生活的确会有...
    西红柿的小花园阅读 26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