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学习认识圆柱这节课了,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让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过去都是通过教师示范,个别优秀学生上台展示,下面同学认真倾听,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事们普遍认为这样教学圆柱的认识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掌握,但我总觉得这节课这么上缺少点什么,于是我将这节认识课改为体验课。
为了让学生对圆柱的认识更深刻,我设计了以下前置作业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1.你有几种制作方法?把你的想法和做法让家长给记录下来;2.在制作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
以下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卷(将一张长方形纸卷起来,有两种卷法)。
方法二.转(以长或宽为轴快速旋转一周)。
方法三.算→粘(先想好要设计的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计算和设计圆柱的底面做准备;或者先画一个圆,但必须记得自己画的圆的半径,为设计侧面做准备)。
方法四.用橡皮泥捏一个近似的圆柱体。
方法五.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圆柱体,用纸在外面围一圈,做好标记,再沿圆柱的底面画两个圆作底面备用。
方法六.垒:选自己玩过的圆片垒起来摇身一变,便是圆柱体。
绝大多数人都选用第三种方法进行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1.不能随便进行剪圆不能随便选侧面,都必须首先计算好才能动手制作.2.粘贴时不好弄。
解决办法:
1.发现先确定(底面圆)比先确定侧面要容易的多。
2.制作时要留有余地(底面要设计成锯齿折叠便于粘贴)
有一位同学在制作过程中还写下了以下日记:
我有两种制作圆柱的方法,第一种是直接剪出两个底面,也就是圆,再剪出一个长方形作为侧面,把它们拼接在一起,但不是底有点大,就是侧面有点大,总是不匹配。第二种是,在画图的时候就把两个圆,也就是底面连接在长方形一条长上侧的最左端,和另一条长下侧的最右端,把底面折起来,沿着圆把长方形卷一圈,再把它们再粘贴在一起。在制作中,底面与侧面很难拼接起来,制作的时间也很长,让我很困难。之后我是通过计算、测量和耐心的粘贴来克服的。
通过以上制作,学生们对圆柱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两个底面是大小完全一样、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的什么相等?如果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底面周长与高相等……这些知识都会在制作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并印在脑海中。
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多维度认识圆柱体,体验圆柱体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感受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也感受到用料的多少,为什么总要加“至少”两个字?
学生人人参与,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不仅认识了圆柱体,而且对圆柱体的表面积也有了深刻的认识,看上去是一节课,但完全达到两节课甚至整单元认识的效果,学生体验了,知识就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因为这些知识大餐是自己亲自动手做的,用了什么佐料?怎么做的?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吗?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作为孩子们的引路人绝不能以单纯的数学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而应清楚地看到体验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就应牢固树立这样一个思想,即应当超出单纯的问题求解,从更广泛的角度认识教学的意义,即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的重点不应该简单的放在教师的讲解,学生能不能听得懂上,我觉得应该是让学生深入到探究体验的活动现场之中去,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核心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真问题,有足够的时间来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看法和想法,事非经过不知难,动手体验过后,你就会知道难在哪?
(河曲实验小学王培峰)
发布:晋北文化平台
作者:王培峰
编审:开明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