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教育趣辅导02501030301_李正东感悟

关键词:  1.表达需要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过去当面对别人的非议时,我总是会先去反驳这些不中听的话,同样的恶语相加于别人,试图挽回自己的一些面子,然而我正做了面对非议话语四种选择中的一种,并且在我做出这样的选择后,我依旧不会因为指责别人而感到愉快,相反的,我会为此十分困惑,我在想我哪里的错误让他感到厌烦,又或者我刚才的话是不是说重了,他会不会耿耿于怀。我常常深陷于自责与责备的困境,但是马歇尔今天却启发了我,我们应该去表达自己的需要,比方说当听见别人指责我的行为,我更应该这样回答:很抱歉,我一直有重视你的感受,我需要你也能对我支持和维护。在交流时,表达出自己希望所能得到的,而不是用同样的言语抨击回去,比方说在与家长沟通时,如果家长质疑我的教学,我更应该告诉他我需要家长的支持理解,以助于我更好的了解孩子,改变我的教学。

2.生活的主人

——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马歇尔写道: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可是在这样一个利己的时代,我们很难为自己最单纯的内心做些什么,大脑控制着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内心却只会为作出的一些行为而感到内疚,归根结底,我们没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比方说上网课,我只是为了完成学业的要求,而不是顺着内心的意愿去探索一些感兴趣的东西,但你静下心来思考,你会发现,你是渴望知识的,你也愿意和优秀的人一样。可是我们的大脑,身体却不能随心而动。诚如沟通,我们很想与人交心,却说出了违心的话,因为我们不愿负责,只有当我们愿意为自己的每一个行动负责,才会在说出一些话的时候,语言功能从上往下,从大脑遍及身心,慎言慎行,掌握自己。这样在与家长,学生,或者是同事,在与任何一个陌生人说话的时候,我们才能深思每一句该说的话,做每一件该做的事,慢慢的成为生活的主人。

好文节选: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文末小感:书读的越深入些,才发现贯穿前后的是“感受和需要”,表达感受,倾诉需要,这样在与别人沟通时才能心平气和的告诉别人,我们希望的是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很生气,别人不太理解这种感受,包括老婆在内,都觉得很小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生气。 但我认为,一个人特别是成年人,...
    双鱼的Antony阅读 528评论 0 49
  • 大寒小寒又一年,今天是小寒。 古诗中的小寒与梅花相伴,北方的寒冬有雪没有梅花相映衬,我梦想着踏雪寻梅。 坐飞机来的...
    天天天蓝_2018阅读 288评论 0 3
  • 坚持分享第4天 今天我惊讶的发现,自己至少胖了有三斤。其实长胖是必然的,最近一段时间,不仅没有锻炼,还总是吃完就睡...
    祢的萨宝阅读 3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