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腊八粥
腊八,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一天,有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之说。我妈说,必须要在这天吃一碗黄米饭(也叫黏米饭),把下巴粘住,免得被冻掉。这是小时候我听到的最早的有关腊八粥的故事。
长大后,听到有关腊八粥的故事很多,道教的,佛教的,其中有一种民间传说是这样的。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在一个财主家放牛,财主对他十分虐待,挨打,吃不饱饭。有一天,他放牛时疏忽将一头牛腿跌断,财主气急败坏,把他关到一间空屋子不给饭吃。他饿得直打转,忽然发现一个鼠洞,扒开看到好些粮食,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但都一点点,他便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因为饥饿,吃起来十分甘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做了黄帝,美味佳肴吃腻了。有一天忽然想起小时候老鼠洞中粮豆煮的粥,便叫御厨做了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甜粥,因为吃的这天是腊月初八,便叫腊八粥。满朝文武见皇帝吃腊八粥,便纷纷效仿,渐渐传到民间,形成风俗,流传至今。
但各地地域风俗不一样,粥里的食材也不一样。
小时候,我老家的腊八粥很简单。只用大黄米和红芸豆两种。
腊八节这一天,母亲早早起来淘米,洗豆。豆是自家地里产的红芸豆。米是自家地里种的一种叫糜子的谷物,春时撒种,秋来收割,纤纤细细一棵一棵,籽粒细小晶亮,有黑黄两种,黑糜子较黄糜子磨出的米粘性大,糜子磨出的米叫大黄米。在我老家大黄米最主要的是磨面蒸豆包用。但必须,也一定要留下一点不磨的米,一年中只吃那一次,腊八节那天做黄米饭用,即腊八粥。
东北的冬天严寒异常,腊八这天嘎吧嘎吧冷。平时都是苞米馇子大饼子,这天突然咕嘟咕嘟煮一锅香香的黏米饭,小孩子好奇,问,为什么呀?为什么非得这天吃黏米饭呢?母亲在灶台边抬起身,笑眯眯摸摸我们小脸,说,今天最冷啊,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粘你们下巴的。哦,我们就吃得多多,怕出去玩时真把下巴冻掉。锅一掀开,香味立时就散出来了,黄盈盈,黏呼呼的一锅黄米饭,中间点缀几颗红红的豆子,极是好看。母亲把好看的黄米饭从锅里舀到盆里,从盆里舀到碗里,我们的馋虫就从锅里跟到盆里碗里,迫不及待的吃到嘴里,烫得哇的叫出来,又羞的笑闹起来,那欢乐的场景至今在眼前。母亲为了让我们更欢喜一些,拿出待客的白糖,或是舀一点荤油用锅缓了,香喷喷亮汪汪的,吃是或拌白糖,或是放一小勺荤油,那就是极美味的了,甜丝丝,香喷喷的黄米饭味弥香了整个村庄。走在路上,遇见了,都问一句,吃黄米饭了?吃了,吃了!很知足的,脸上喜盈盈的。
现在,我离乡多年,已经好多年没吃过黄米饭了,我们村子的地里已经记不清多少年不种糜子了。腊八节时,我们老家村里的人会煮各种甜粥,各种米,各种豆类,又加了枣子,桂团,葡萄干,枸杞等等,养生系列。腊八粥再不是啥稀罕物了,但吃腊八粥的习俗却传承在每个人心中。过了腊八就是年,那甜糯的味道,就是年味,就是家的味道,就是团圆丰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