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学习是因为到了年纪要上学,还有小朋友一起玩。后来是想考高分获得好成绩,这样父母会开心,老师会喜欢你,同学会羡慕你,但基本上未想过为什么要学习。
再大一些,知道学习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以便毕业之后能获得一个好的工作,仿佛这就是学习全部的意义。
进入大学,似乎不用学习了,因为好工作的敲门砖已经有了。学习了那么多年第一次不知道要为什么而学习了,所以大学生大多数都没花多少时间学习。当然有少部分人把考研或获得奖学金作为学习的目标,这些目标虽未超越前一个阶段的层次,但有学习目标的人至少保持了学习,也大多有所收获。
考上研究生,没有进一步为了博取学位而学习的想法了。开始为了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不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范围也不止于书本,纯粹想从本质上去探寻,第一次因为兴趣去学习。
工作之后,日常工作事务大多较为繁琐,一般难有系统性学习的时间,大多数人的学习基本上是看文学书、浏览新闻、看电影等,因为这些事情做起来很容易且几乎相当于享受闲暇。直到有一天,回首过去的这些年,才发现给我带来最大改变的不就是学习吗?
如果不学习,小时候或许难以收获那么多赞许,长大后也难以找到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掌握一门技艺去养活自己照顾家人。学习给我带来的好处竟被我忽视至此,甚感震惊。
很多人能举出很多例子去说明不读书也可以走得很好,但不读书不等于不学习。而且既然是看学习本身的重要性,应该是同一样本的学习和不学习两种状态进行比较,而不是不同样本之间的比较,因为那样的话样本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能说出不读书也能过得很好的人如果不是钱权在手那就更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古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为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今时,知识获得成本极低,接受高等教育比例越来越高,能力一般的人“读书人”越来越多,使得劳动力报酬增长速度降低,但并非学习本身的问题,而是学习能力竞争变的更为激烈了。
学习是成本最低的自我完善,能让我们扩展眼界,看清更多事情,明白更多道理,掌握更多能力,拥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去领略自然美景和人类文明的物质精神财富。
此时,对为什么学习的理解有了比之前更深的认识,学习不仅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