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有感-20250807

闲来无事看看房价消遣。

学区房这个概念现在阶段还是在发力的,相同地段学区房和非学区房还是差了不少钱。

我的判断是学区房随着适龄儿童数量的减少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伪概念,所以我也就对买学区房这个需求去魅了。

抛开这点不谈,我认为好的学校和“坏的”学校对人的影响并非如此简单粗暴:在好的学校里我会变好,差的学校里我会变差。

我初中是在一个片区内公认较差的学校(我当时并没意识到这点),或许是仰赖我从小没有意识到我的学校是那么不堪,我倒也在里面自得其乐,凭着一点小聪明、学习上一点微不足道的勤奋以及班主任因为对前两项的认可而对我的些许帮助,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因为成绩好、老师照顾等原因,我的人缘在学校里也是不错。于是那三年是我最自信的三年,我甚至觉得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一定能拥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中考时我的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二,以指标生的身份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指标生是高中给各学校分配的固定名额,只要过了一定分数,不管全市排名,只要校内排名在前列就能上。

从那以后我的噩梦也开始了,我发现我之前引以为傲的勤奋、聪明在这群全市最好的学生中根本泛不起一点涟漪,我也认识了很多牛人,有竞赛大牛,有那个全市中考分数第二的同桌,还有开学前就认识的好朋友(后来发现是同一所高中、并且多次月考期中期末考排名前十)。当我发现好像跟他们一起学,使劲努力也没法在排名名册里跟他们排到一页的时候,我的世界观崩塌了,我小学6年加初中3年建立起的方法论在这完全没有效果了。

当然我当时浅薄到甚至没有意识到是世界观崩塌了,只是在随后的学习里,我好像变成了一台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机器。不再想着去融汇变通,不再想着可以在哪次考试一鸣惊人拔得头筹。

最后的结果没有很坏,上了一个亲戚朋友眼中看起来不错的大学(但这个大学在我那所高中真的就是保底的存在)。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好的高中,带给我更多的是打击,让我接受了自己平凡的设定。

(也未必是坏事,但客观上确实让自己的心气降低了一大截)。

所以我认为好的学校和“坏的”学校对人的影响并非如此简单粗暴,而是各有长短,是对人多维度全方位的塑造过程。

人们不应该谈到坏学校就厌恶如猛虎,同样也不应该只看到好学校里的尖子生。

以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