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组织是不是被需要

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制造业的工作岗位不断减少。但研究后发现,美国制造业的总产量仍是增加的。

这是因为现代管理和科技创造,实现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这个时代已经不关乎“是不是能制造的出”,而是“制造是不是被需要”

虽然,时代已经转变,而我们的管理大多仍停留在,保证产品设计符合并最大化生产效率。

而精益创业,则采用被称为“经证实的认知”,作为衡量标准,引导企业发现顾客真实需要,以实现组织行为的商业价值,从而达到企业的愿景。

举例来说,在超市中我们常常看到,一排排落满灰尘的普通玻璃杯。而星巴克推出的猫爪杯,在市场上却被迅速疯抢。

创业管理,就是通过一套方法,把创新的原材料转变为真实世界里的突破性成就。用尽可能小的浪费,找到市场中的猫爪杯,或者指导转型。

精益创业就是这样一套方法。

如果你每日开车通勤,你会对路线十分熟悉,你的双手似乎会下意识地,自动就能代你驾驶。然而,如果让你写下整个路程的操作动作,你会发现,驾驶动作极其复杂,几乎不可能写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你清晰地知道目的地。遇到堵车或交通事故,你可能会改道或调整中途行进的方向,但驶向的还是你要到达的地方。

新创企业也是一样,创造一项可持续的业务,就是目的地,也称为愿景。为了实现愿景,企业制定了战略,包括商业模式、计划方案、合作资源、以及竞争分析。产品则是这个战略的最终结果。

新创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提升产品、营销或运营。这是在调整“增长引擎”。有时候,也需要改变战略进行转型。但愿景却极少变化。每次挫败,就是一个了解如何到达既定彼岸的机会。

想象一下,一个经理人在一家成熟企业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年终时,他向雇主汇报说,我们没有达到计划目标,但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需要再多一年的时间。

多数情况下,这恐怕是这位经理人最后一次工作汇报了。传统管理认为,这种结果要么是计划不足,要么是执行力不足。而这两种情况,都是重大过失。

在精益创业运动中,新产品开发常常需要直面这种失败,才能渐臻佳境。

用经证实的认知掰正方向

到这里,我们来定义一下创业的概念:创业是在极不确定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组织机构,以实现一项可持续的业务。

要构建这项业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清自己是否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以及如何去衡量我们的工作是对业务的助益,还是浪费。

在过去,人们衡量工业进展时,通常会考虑是否按计划进行、质量是否达到较高标准,以及成本是否在预算之内。

人们习惯于在自身范围内评估自己的工作效率,他们感觉良好的一天,就是在一整天里工作顺心。比如程序员,如果一天8小时的编程过程不受干扰,那对他来说,这就是效率极高的一天。敲出的代码看的见,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甚至可以炫耀一下代码行数。

可是,万一发现我们开发的东西没人要怎么办?大家无非是又忙碌了一天,花了不少精力。是否按时、按预算开发出产品,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究竟该如何衡量,新创企业的进展情况呢?

调研计划

埃里克举了自己创立IMVU公司的例子。IMVU目前提供的产品,是虚拟场景即时通讯工具。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当我仔细读完时,往事历历在目。它几乎点出了,新创企业将一款新产品推向市场要踏过的所有坑。这是一个价值500万的故事。

早在2004年,埃里克的团队决定进入即时通信市场,因为这是一个有着数亿消费者的大市场。接下来,他们对市场进行了调研分析。

即时通信被普遍定义为,需要强大“网络效应”的市场。甚至有个“麦特卡夫定律”,即一个通信网络的整体价值,约和这个系统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换言之,网络中的人越多,该网络的价值越高。

彼时,美国的即时通信市场,已经被美国在线、微软和雅虎的产品所占据,他们已经控制了80%的市场,并且不断蚕食着剩余的流量。因为网络效应的力量,IM产品的转换成本非常高。要让用户,从一个既有网络换到另一个网络,几乎是不可能的。

经过这番分析,IMVU公司将业务定位在开发IM的附加产品,在现有的即时通信工具上运行。那么,客户就可以选用IMVU的虚拟人像与既有的好友进行交流,而不需要更换已有的通信应用。

团队还认为,当客户使用虚拟人像时,都会植入要求好友共同使用的邀请,那么产品就会通过现有的IM网络迅速传播开来。

你看,这是一项多么令人兴奋的计划,仿佛成功就在眼前。

执行

于是IMVU的团队,马不停蹄的投入了产品的开发。这个附加产品庞大又复杂,团队满怀憧憬的在6个月的时间表内,紧张地工作着。

发布日越临近,团队恐怖感越强烈。有大量的漏洞需要修补,有大量的功能需要割舍。既担心推出低质量的产品损害,损害自己工程师的声誉,又担心开发的产品没人要。

产品终于发布了。居然什么都没发生。因为压根没有人愿意使用。花掉那么多时间调研,争论了那么多功能的去留,修补了那么多漏洞,却发现我们的产品价值主张是多么的不着边际。

是不是产品不够好?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团队不断改进,提升产品质量。虽然他们获取了一批客户,但这些客户依然没有使用。这和团队最初的目标相去甚远。

反思迭代

于是,团队把客户请进办公室,进行面谈,来推行定性调查。

最终,IMVU的团队不得不承认,他们整个市场战略分析完全错误。

第一批面谈客户,对即时通信附加软件这类产品,没有认知。他们不断表达,希望试用这个软件后,再邀请朋友加入。

这里显然已经清楚了,客户希望在分享前,有一个自己的体验过程。

于是,IMVU团队开发个单人体验功能。之后,把新的一批客户请来办公室。引导他们在已有的通信应用上,加载了虚拟像,体验了单人功能。

本以为听取了顾客意见就能够峰回路转,可是这些客户依然不愿意邀请朋友共同使用。

他们这样表达:在不知道这玩意靠不靠谱前,就与朋友分享,这太傻了。

看,又一轮调整失败。在绝望中,IMVU团队开发了一个即时聊的功能。用户任意按键就能随机和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配对聊天。转折发生了,产品这里终于收到赞的评价。

这让团队兴奋不已,他们把这些用户请来办公室。当他们遇到聊的来的伴时,想把对方加入好友名单时,却发现产品里没有。因为IMVU是个附加产品,客户需要在原有的通信应用中添加好友。这让客户又放弃了。

多么令人沮丧的事情。他们本计划提供附加产品,兼容各种现有即时通讯工具,以达成网络效应,并实现病毒式增长。IMVU团队早先的计划,成了顾客放弃使用产品的理由。

这个建立在转换成本和网络效应之上的假设,被证实是一个错误的概念,IM附加软件这个路径存在本质问题。

客户需要的是一个特别的独立的IM网络系统,他们不认为使用一个新的IM程序是一个障碍,相反,一些客户同时使用几个IM应用。

IMVU团队在这六个月中的工作,变成了一次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还不如把这个时间用来在沙滩上品一杯鸡尾酒,来得美好。

IMVU取得的进步是,团队逐渐逼近真相,什么为顾客创造了价值。也了解到,所做的事情若和学习认知无关,便是一种浪费。

这让埃里克逐渐相信,学习是新创企业进步的重要部分。了解顾客所需之外的任何努力,都可以不要。我们把这种学习称为“经证实的认知”。你总自以为清楚顾客想要什么,也很容易折腾出一堆东西然后发现毫无意义。因此,经证实的认知必须要从真实顾客那里收集到的实证数据为基础。

接下来才是IMVU起飞的故事。没有精彩的假设、战略及策划分析,只有对顾客真实需要的探索。在转型和多次实验失败之后,IMVU得到一条启示:客户想用IMVU这种独特的虚拟人像身份,结交新的朋友。

在看到之前,客户并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当有了这样的转变后,事情开始变化。开发产品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率,衡量指标的积极变化成为一种量化的证据。这也让员工、投资人和自己看到了真正的进展。在销售了6000万个虚拟像后,IMVU的表现依旧强劲。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根据IMVU早年情况,撰写了一份正式研究。大家都非常关注故事中的策略技巧:开发一个低质量的早期原型,从第一天起就向顾客收费,以及用低收入目标作为驱动责任的方法。这确实是些有用的技巧,但并非故事的寓意所在。

在现代经济中,几乎每件想象得到的产品都能被开发制造出来。所以,更贴切的问题是“需要开发这个产品吗”,以及“围绕这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能建立一项可持续的业务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种方法,系统地把商业计划分解成其基本的组成部分,并且实证地测试每个部分。

精益创业就是这样一种方法,新创企业要做的每件事,包括每种产品、每项功能、每次营销都被视为一次实验,用来获取“经证实的认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