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我和你爸怀着复杂紧绷的心态,期待完你的中考。忐忑的等待录取成绩,看到你榜上有名,我们全家着实兴奋了几天。
在我们这个小城市,今年中考只能报一个志愿,如果考不上,就等于在当地很难有学上了。所以很多家庭对孩子考试的焦虑从中考就开始了。盼孩子中考顺利上重点高中,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孩子终于过了理想学校的录取线,家长和孩子都会很兴奋,长松一口气。
只是,对孩子和家长来说,这样的放松,是极其短暂的美好时光。
这不,刚中考完没几天,家长们早已将思维植入到高考的频道,不能让孩子输在高中起跑线上,于是设法合法地拉着孩子赶紧进入赛道,得报预科班!别人都报,你不报,开学就被甩下了。于是家长们各显神通的打听好机构好老师,想法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进高中名师辅导班。别看平时自己节俭万分,在给孩子选机构选老师方面,家长花钱是毫不犹豫的。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得舍得做教育投资。大家都被社会催眠了一般,也把高考的焦虑提前植入了。
孩子们呢,还没有踏进高中的大门,就已经被家长,社会培训机构,学校灌输要开始做高考的准备了,要积蓄力量向大学冲刺了。高中三年的关键在高一打基础,预科班必须得上。
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讲,刚结束中考,他们本能的渴望身心放松,他们其实很清楚,也就一阵子的放松,很快就得进入新阶段。尽管只是一阵子的放松,他们期盼了很久,甚至有孩子就告诉我,我中考的动力就是,家长答应我考完可以好好的做我喜欢的事。他们就这样急切的盼望有点自己的时间,好好玩一玩,做一点对他们来讲特别重要的事,尽管大部分事情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不务正业”。
他们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一切都是未知,对大多数孩子来讲,高考还是个很遥远的概念,他们对高考更多的是不关痛痒的观望。
他们豆蔻年华,应该热情有活力,处在从小孩向成年转型期的他们,有了很多自我的需求,他们强烈关注自己的个性,强烈的自尊和自卑让他们变得非常敏感,在意自己的形象,在意友谊,在乎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强烈的想探索自我。这是一个人格性格整合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允许孩子多一些自我探索,给他们及时的理解和支持,对他们性格的完善和一生的成长都是极其有益的。可是我们家长往往看不懂这些。一味认为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也曾经历中考和青春期,忘记了自己青春的挣扎和渴望。或者我们根本不懂自己,自然也不能理解这个年龄的孩子。家长不理解,老师不理解,社会也没有考虑到孩子们暂时休憩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我们站在自己的频道上要求孩子,催着他们上各种班,听不到孩子,感受不到孩子。甚至强势命令“我给你报了,你就得上。别人都上,你怎么可以不上,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有些“一贯善于教育”的家长,早早的给孩子做好假期计划了,孩子初中成绩好些的,家长说你高中更要争取靠前,提前准备防止落下。基础差些的,家长就会说你本来底子就差,暑假更应该提前做准备,才有可能反超……
可是,家长们没有留意到,当孩子并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这些安排和要求也许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忽视了循序渐进的道理,破坏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巨大压力之后的厌学反应。还有一些孩子简直进入了补偿心态:过去你不让我好好的玩,中考结束了,我巴不得好好放松一下的,我不要你管。再管我,我就不给你学了!甚至出现了亲子伤害和严重生命事故。
2.
我的小孩,中考后也是进入各种嗨玩的状态,刚考完,就迫不及待的跟我商量,要买一部自己的手机,要和同学玩几天。好吧,好好玩几天吧,前段时间确实超负荷运转。中考完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属于她自己。看电影,和朋友一起玩密室逃脱,女孩们一起探索口红使用,聊她们的青春话题……我看到孩子久违的青春洋溢的笑脸,我感受到了这个年龄特有的自由自在和青春活力。
真好,这才是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样子。
对这个假期,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打算,平时学习时间紧节奏快,孩子没有时间,我想着利用中考后的这个大假期,支持她报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再带她出去走走,让孩子放松的同时,也有一些心理能量的补充。
对于兴趣班,给她商量,她说暂时没有什么想报的。原来的书法继续练练吗?不想练了。就想好好放松一下。好吧。我也不在多说。
那咱们出去旅游一下,怎么样?我就知道这是孩子喜欢的。去哪个城市?我们常常以孩子为主展开商讨,不能让孩子感到是我们大人在安排她套路她。一般关于孩子的事情都是先给她商量,我们再给出建议,这样通常能够愉快的出行.出行期间也是她和爸爸设计路线行程,我乐得清闲,这无形锻炼了她的独立。
这个暑假,她选择了去上海,杭州。
据说,出过远门的人,才有可能向往诗和远方;见过天下的孩子,才有可能心怀天下。没有出过门的孩子,将来在高中学业规划大学选择的时候,会更多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哪个城市,不知道选择哪里的大学,所以,有机会带孩子出去多些见识还是好的。到孩子想去的城市里慢悠悠的待几天,沿路的景点大学都去转转。慢慢形成的阅历和对城市的认知,是课堂里读不来的。事实证明,这些行走的历程,后来对孩子目标制定和大学选择起到了决定影响。因为她心里的诗和远方,已有处安放。
上海回来后,一个亲子夏令营正招生,听朋友说很有收获,争取孩子同意后,我们又奔赴天津参加家庭夏令营。近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家三口有了更近距离的心理接触,深度的亲子互动促进了链接。一家三口,一起笑一起哭的场景,让我们感觉到拥有彼此的幸福,“我们是一家人”的情怀悄悄的浸润心田。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亲子感情,恰恰是后来,孩子离家在外独立行走的能量。
3
尽管这样,我也并不是不焦虑成绩,在成绩面前我也做不到完全的淡定,比咱学习好的比咱学习差的都在报班,大环境都是这样,我们不报怎么能行呢!即使在参加夏令营,我的心还是考虑着怎么给孩子报个预科班,凑孩子情绪好的时候,我就主动提出这个想法,孩子也没有拒绝,说报吧,我们同学谁谁报了哪个班,挺好的。我特希望她能去我联系的那个辅导班,听说那里都是重点高中的老师代课。老师自己的孩子也在里面。没有想到,孩子坚决反对。她没有说出原因,我猜这个班里都是中考成绩很高的孩子,她觉得自己成绩平平,在里面压力太大。我拧不过她,就尊重她的选择。
孩子去上辅导班了,玩也玩了,转也转了,孩子收心学习了,我心里踏实满足,觉得岁月静好。
过了几天,我跟辅导老师打电话,关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没有想到,我的“岁月静好”瞬间被打破,辅导老师张嘴就说,你家孩子不自觉,不是那个料……这些话让我非常震惊,孩子刚刚考上重点高中,怎么就不是那个料了!但是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我没像过去那样被老师传递焦虑,没有盲目认同这个老师的说法。也没有因为这个老师的一面之词,就对孩子充满愤怒。
挂上电话,我陷入思考。
第一,我的小孩遇到问题了,至少在高中预科班学习适应并不好。作为妈妈,我不应该盲目站在老师那边训斥孩子,重要的是我怎么能帮到我的孩子。
第二,这个老师说的情况也会属实,不然他不会故意给家长说孩子状态不好。
第三,这个老师一直带着嫌弃的态度给家长说孩子各种不好,自始至终都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说一句话,也没有说回头鼓励鼓励孩子,帮助她学会适应高中学习。这样负面关注的思维往往不会帮到孩子。
我本能的有些不舒服,这个小孩有这么糟糕吗?就是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教育责任不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推动他的负责吗?如果老师能够带着尊重积极关注,给她一些建议,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很有分寸,也愿意接受帮助的。教育不就是给孩子创造一种善意的环境,帮助孩子改变错误修正自己嘛。当着家长的面对孩子都是这样评价,他平时会不会对孩子也是这样说话?果真这样,只能加重她的挫败感,甚至有些孩子就是因为这样的“小事”因此受伤,慢慢厌学。这样的辅导班,还不如不上。
为了周全了解信息,我得听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尽量保护孩子的自尊和积极状态,是我比以前更注意的。于是,我没提机构老师说孩子表现不好的事。与往常一样,放学接她一起去逛街吃小吃,有一搭没一搭的,就和她聊起了这个机构,学的怎么样,氛围怎么样,老师教的怎么样,管理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非常放松的氛围下,娘俩的沟通自然流淌,孩子慢慢的呈现了一些信息。的确,她在这里不舒服,学习效果并不太好,班级氛围松散,学生比较杂,有很多人带着手机上课,班主任并不是老师,是机构雇来看班的,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刺挠人,同学们上课传纸条,代课老师只是讲课,不认识学生,顾不过来抓纪律,她也承认自己没大好好学,作业也基本上没做。
我明白了。同时我也决定不让孩子上了。
在教育一线20多年,又在心理学学习中摸爬十多年,在给孩子选辅导机构方面,我有自己的笃定判断。选课外辅导,首先要考虑孩子的主动意愿,有主动意愿的前提下,还得学习氛围学习环境比较积极才行。不然会导致很大危害。大多数家长觉得孩子不好好上辅导班,白白浪费了钱和时间,其实最大的危害并不是浪费钱和时间,钱没了可以再挣,时间没了可以再找,但松散的学习状态会产生迁移效应,这个不好好学的状态,会迁移到以后学习活动中,导致一学习就皮皮踏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状态破坏了才可怕,它往往不可逆转。
所以,给孩子沟通之后,我们决定停止这个预科班。我带孩子去办理退费,那个一天学没有教过的“老师”竟然还说了一句:哎呀,你这孩子不好好学,到哪里都学不好。
那个人的话和很不屑的表情让我非常愤怒。这不仅是一棍子否定我的孩子,也是对我们家庭教育的污蔑。况且,我的孩子就在跟前。
我立马还回去“我尊重你,不说难听的,但是你凭什么给我的孩子下这样的结论,十几岁的小孩子,他的人生还没有真正开始呢,你有什么资格就断言,她到哪里都学不好!我自己的孩子我心里有数!”
对方见我急了,意识到说话不当,立马道歉。
我当然也不是那种会吵架的人,表达出心里的愤怒,保护了我孩子应有的自尊,这就够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光,孩子似乎变了很多,也安静了很多,也许他通过这件事,也领悟到一些东西。
后来我们就这个事有过一次深度沟通,我倾听了她的感受,也表达了我的想法。报课外班,你要为自己做选择。如果你想上,咱就好好的上,如果你觉得在辅导班里并不能有效的学习,那还不如不上。糊弄着学习至少三大危害,浪费钱,浪费时间,更可怕的是破坏自己的学习状态。
我想,这对她以后,如何处理学校学习和课外辅导的关系,应该有一定的指导。
中考后的这个假期,在收获和波折中,匆匆忙忙的走过了。
4.【给家长的建议】
中考后要不要报辅导班?怎样完成这个特殊假期的过度呢?家庭要有一个教育的愿景和方向。既要懂得孩子,也要懂得这个年龄阶段的需求,还要了解学业阶段本身的特点。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一起探索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我个人觉得假期也不能单纯的只是学习,被理解了支持了,玩好了,放松了,才更有动力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经验教训,给家长几点建议:
一,中考后,孩子刚结束三四年的紧绷学习,身心渴望放松。这也是中学阶段唯一一个没有具体学业任务的假期,家长要及时表达理解,允许孩子适当放松。这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促进亲子信任。
二,不要整天开口闭口都是高中怎样,高考怎样,这无形之中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让他一听到高考就条件反射。中考刚结束,高中还没开始,真的没必要这样,这样反而适得其反,等孩子进入高中以后,更容易产生考试压力反应。
三,要做孩子最好的听众,由于刚进入高中,孩子的新鲜事不会少,来自老师的,来自同学的,孩子兴致昂然的跟你说着这些事,你要微笑的倾听,千万不要不耐烦,更不要粗暴的打断。你的聆听会让孩子觉得放松和愉快。有了愉快的心情,他很快会与高中融为一体的。
四,不要把孩子的空间用学习填的满满的,留点空间给他,让他自由呼吸,适当的打打球,看看课外书,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与同学结伴出去玩玩是没有坏处的,有了积极的同伴关系,孩子呼吸自由了,他才能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一张一弛乃是学习之道。没有积极同伴关系的,少了友谊滋养就少了减压渠道,更容易产生高考压力综合征,甚至影响孩子整个性格的发展。
五,报课外辅导要与孩子一起商定,一起定目标,他是学习的主人,孩子自发的参与了,才更有效。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内心不要被别人随便扰动,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孩子去解决问题。打击孩子不是你的目的,时刻记住你的目的是想帮助孩子。
六,家庭要有积极的氛围,亲子沟通要有精神的力量,励志故事,慢慢浸润孩子的三观。
亲爱的,除了课堂的学习,在教育的路上,真的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请常常慢下来,想想。
(日记草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