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笛卡尔1596年生于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

      1618年22岁加入荷兰军队,期间研究数学包括建立几何坐标。1628年退隐于荷兰,居住了20年时间。一岁丧母,身体孱弱,父亲再婚后只对他予以经济支助,他是喜欢沉思而思考的“小哲学家”,名言是“我思故我在”。

        有一次笛卡尔坐在自己屋前的台阶上,正在凝视着落日后昏暗的地平线。一个过路人走近他的身旁,问道:“喂!聪明人,请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他回答道:“蠢人!谁也不能拥抱那无边无际的东西……”


笛卡尔的方法论

      在第1章《关于科学的各种研究》讨论各种科学研究。大意表达每个人都有他的意见,其理性都有可取之处。

        他对于历史、文学、诗歌、数学、哲学等等学科进行了论述。

        “然而我并非要将学校的练习置之不理,我知道一个人所学的语言对于了解古代典籍非常重要,读故事可以激动心灵,读伟人历史可以鼓舞心灵,并且读书时如能善为辨别,书本也可以帮助人形成健全判断。我知道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过去高尚的人谈话,因为这些人就是作者,不,简直是一个极小心有研究的谈话,由此可以显示出他们最好的思想。我以为口才有一种力量与不可比较的美;诗歌最能感动人,且能使人爱;数学能有极高的发明,并且既能满足好奇心,又能促进艺术,减少人的劳苦;至于讨论道德的著作,不仅含有许多有益的教训,并且还有许多极有用的善良劝告;神学是指导人到天堂的道路;哲学是给人以方法来谈一切事的真理,是引起那些学问较少的人来崇拜;法学、医学与一切其他学科,都能给研究者荣耀与财富。最后可以说研究一切东西都好,即使是最迷信与最虚伪的东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们适当的价值,免得为他们所欺骗。”

在第2章《方法的主要规则》

        他唠家常般举例,论美丽与坚固,改造已有很多旧房子的城市,不如重新设计创造新的城市。我理解,这是用来说明人们在原有许多陈旧的观念之上,再进行理性的思维是有难处的。

        笛卡尔由此提出了他思考和解决问题的4个规则:

        “第一规则,无论任何事,在我未明白认识之前,绝不能承受之为真。这就是说要很小心的免除在判断中的急促与偏见,只能承受在我们心灵中表现极清楚明白而使我们再不能怀疑的判断。

        “第二规则,将我在很多部分中所有的困难尽量分析开,便能获得最好的解决。

        “第三规则。顺着次序引导我们的思想,由最简单的与最容易认识的事物起始,渐渐达到最复杂的知识,假定在他们当中彼此不是顺着一个自然的关系。

        “第四规则,在一切情形中,统计越完全越好,观察越普遍越好,不要遗留一点。”

        笛卡尔按此规则,论及自己研究数学几何中所获得的益处,说“我最满意的是籍此我能充分用我的理性于一切事物,虽不能完全,至少是尽我所有的力量,除此以外,在用了这种方法,我觉得我的心灵渐渐习惯了解事物格外清楚,格外精确。”

      在第3章《由这种方法提出的几个道德规则》讲到了4个公理或规则:

        第一是服从我们国家的法律与风俗。(译者在其中加入了中国、波斯的说法,我疑心原文并不是如此,此译法有点类似当今很多的译作比如《人类简史》,让读者有亲切感)。

        第二是在行动中格外坚固,格外确定,不服从少忠实、多疑虑的意见。

        第三是要征服自己,不是征服命运,要改变欲望,不是改变世界的秩序。

        第四是对于人的各种职业进行观察,以便选择出最好的。

        阅后理解是:

        要遵从规则,不要极端,符合多数,推崇中庸。

        不疑惑,不停留,不止步,要行动。(笛卡尔曾经游历欧洲,但同时他又喜欢静思隐居)

        人最能操纵的是自己的思想。

        思考与反省,谦虚而实际,能知足且快乐。


        第4章出现了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这一章翻译的比较晦涩难懂,正因为精华之所在。笛卡尔认为人只有在思考才有存在,身体都可以是另外一方面的存在。用睡梦中想像和真实思想进行比较来说明,我们的认知并不完全,因此不能轻易承认认知对象真实而完全的存在。

      第5章笛卡尔讨论他对天体宇宙运行的论述。特别令人惊异的是他阐述对心脏结构解剖、静脉动脉运作原理,非常详细精准。讲到动物是没有理性的,而人类即使睡眠申也能思考,由此在那个年代,他下了一个定论:灵魂不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