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打开《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回过头来再次阅读第一、二章的内容,有一种醍醐灌顶、顿开茅塞的感觉。
收获一:逆向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展开教与学的活动之前,先通过此类活动所欲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从而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活动。
收获二: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转变观念,首先思考这个教学内容、所在学段、所属领域的教学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是怎样的,也就是“大观念”。这个终点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终点,它应当成为我们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我们要“以终为始”,在“大观念”的指引下选择恰当的情境、内容、方式展开设计。
比如:疫情期间,《同上一堂课》平台,给我们推送了清华附小老师们一些讲课资料,我觉得里面可供我们参考、学习的内容挺多的,在《火烧云》一课的生字讲解中,关于“武”字的书写,平时孩子们在写这个字时,最容易加上一撇。我们怎么纠错,仍有孩子写不规范。这个讲课视频中,通过动画的讲解,将“武”字的演变过程讲得一清二楚,孩子们很感兴趣,也将本课生字的学习落到实处。
收获三:在《为理解而教》一书中将“理解”定义为“能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这句话令我触动很大。本次的三年级线上摸底质量监测题中,考查语文园地四的运用,孩子们失分严重。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这不,今天上午在讲解语文园地七的日积月累时(八字成语),我就很巧妙的将语文学练优上对这道题目的考查(情境运用)融会贯通起来,不仅让孩子们理解成语的意思,还学会在生活情境中正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