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疑是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交相辉映、双峰并秀的又一座巨大里程碑。二者共存互补,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精神支柱。
老庄思想的核心在于崇尚自然,标举无为。在老子看来,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给人类带来的却是深重的灾难,即所谓“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巧伎,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五十七章》。因此,他所崇尚的是“我无为而民自化”的理想,他所憧憬的是“结绳而用之”的社会,总之,纯任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构成了老子思想的基本内核。
稍后的庄子尽管与老子的主张存在诸多歧异,但在根本上并无二致。同老子一样,面对人类历史进程中种种不可避免的负面现象,庄子既拒绝接受,又深感无能为力,于是转向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他认为,“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因此推“无己”、“无功”、“无名”的至境(《庄子·逍遥游》),通过“心斋”、“坐忘”等方式以实现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哲学思想。
老庄崇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浸润于围棋文化之中。清代大国手施定庵的一则小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以启示。施定庵幼入塾学,工诗善琴,尤喜下棋,他棋路精密细腻,棋风稳重老练。青年时期他已在弈林崭露头角,声名日隆,但就棋艺来说,毕竟还未臻炉火纯青之至境。雍正十年,施定庵得与棋坛元老梁魏今同游岘山,但见山下泉水汩汩,萦回荡漾,不觉兴味盎然,心旷神怡。梁魏今见状,意味深长地对施定庵说:“你的棋已经很不错了,但你能真正洞悉棋理之玄妙吗?弈棋当如流泉,行乎当行,止乎当止,任其自然而与物无争,这才是弈之化境。你却锐意求深,所以三年中也只不过占一先手而已”。此言一出,于施定庵直如当头棒喝,他顿悟出“百工造极,咸出自然”之理。自此之后,施定庵棋艺大进,遂成为当代“第一手”(《见《弈理指归序》)。透过这个故事的表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博大精深的围棋棋理与老庄思想确乎有着相容相通之处。
老庄思想对围棋的影响在文人身上体现得尤其充分。元代洪希文有一首《青门引·棋》,下片云:
雌雄未决谁能省?势若曹刘竞。
英雄到底谁是?劝君动也何如静。
置局行棋,免不了兵戎相见,虽无血腥的杀伐,却也有如汉魏时曹刘之争,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诗人却独出机杼,一句“劝君动也何如静”,令人玩味不尽。这里的“静”,固然有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之意,但更重要的则是强调内在精神的“虚静",即不带功利之心,任其自然。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诗人的围棋观深深地烙上了老庄思想的印痕。刘因的一首小诗《对棋》说得更为明白:
直钓风流又素琴,也应似我对棋心。
道人本是忘机者,信手拈来意自深。
纹枰对局,机心全泯而一无所待,惟其如此,故虽信手落子,却自是意味深长,这不正是暗合了“无为而无不为”,进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无限自由之境吗?个中妙趣,殊堪把玩!
老庄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使许多文人在对抗性很强的围棋活动中也呈现着一种忘却机心、无为无争的心态,并以此为最佳境界。例如前面所提及的清代国手梁魏今下棋时“机心付冰释,静脉无横驰”(郑板桥《赠梁魏今》);清乾隆进士、官至莱州太守的张问陶称自己弈棋是“制胜无奇不在争”(《朴园斋中即事》);清同治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的王先谦也说自己“迩来息机心,敛手对空枰”,“我如东坡翁,有味在无争”(《观弈次子粹韵》),无不体现着一种大道不言、大胜不争的老庄美学思想。与此同时,他们对那些“机事亦未忘”的弈棋者视之为“可怜”并加以否定(见清·查慎行《题章岂绩观棋图》),这一态度在元代文人刘平叟的《对弈小景》一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诗云:
坐对楸枰日似年,湖光如画柳如烟。
眼前局面从机巧,输与山林一着先。
棋盘上为争胜处处斗巧用机,煞费苦心但未必能胜,然而无为而治的大自然却美景如画,一片生机,两相比较,诗人深深感到自己已经“输与山林一着先”。这一声慨叹分明包涵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息机弃巧人生境界的向往,在反对“从机巧”人生态度的同时也对“从机巧”的弈棋态度进行了否定。
围棋的确是一种富有奇特魅力的事物,它具有艺术的本质特征但又超出了艺术的范围,它内涵的丰富的文化思想从不同的侧面吸引了古代无数的中国人,并给予他们不同的联想,正如当代一位围棋研究者所言:
赌徒从中看到的是滚滚财富,才子从中看到的是倜傥风流,险诈者从中看到的是腹剑心兵,忘机者从中看到的是逸情雅趣,至于文学家却能从中看到人,哲学家能从中看到世界的本源,礼佛者从中看到了禅,参道者看到的却是道三百枯棋,一方木枰,竟能如此丰富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世界的缩影,实在令人惊叹!”
(蔡中民《围棋文化诗词选》,第243页,蜀蓉棋艺出版社,1989年10月)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阶层中,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素质最高,接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最大,因此他们对围棋所内涵的文化思想感受也最为真切深刻,围棋给他们的人生满足也会最多,在琴棋书画四大艺术门类中,文人对围棋的喜爱程度,参与围棋活动的人数仅次于具有实用性的书法艺术,原因当在于此。(老王不卖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