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第20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的5周年。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再次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坚定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心,对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保驾护航。
以理念革新为生态保护铸魂。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生态环境承受了巨大压力。生态环境问题逐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近年来,习总书记在各个场合多次就生态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度阐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用先进的生态理念指导社会实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新时代下,我们应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动权,切实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发展道路。
以严格法治为生态保护筑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够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保障,进而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新征程上,我们一方面要推进生态环保领域立法工作,强化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快补足生态保护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构建起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生态环保领域执法力度,坚持紧扣法律规定,深入查摆问题,落实责任追究,不断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举措,推动形成严密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
以全民参与为生态保护聚力。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因此,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能够只说不做、置身事外。我们必须明确,人民群众不能单单只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更应该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助力者。因此,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道路上,政府部门需要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消费观。并通过落实信息公开、完善参与机制等方式持续拓宽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工作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定不移地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