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记:从前总想赶时间,朝游北海暮苍梧

返家有一段时间了,原本要征服周边百八十座大小山脉的雄心壮志,不费吹灰之力就在归来的第三天土崩瓦解,于是和以往并无不同,依旧是懒懒散散吃吃喝喝养膘。

蓝天下的红屋顶

其实回来的当天我还挺积极,放下行李没歇脚就和小伙伴在山脚挖竹笋,而且还趁我嫂子不在、把我不到两岁的小侄女也抱进了乱草杂树丛生的山林里,并赋予她当此行最佳拍照素材的伟大使命。然而小家伙胆子可大,一放下来就横冲直撞,根本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当然,以我爬了一小截的坡路就喘得不行的虚胖体质,自己稍不留神就要摔一跤,全程只能靠我雄壮威武的小伙伴把人抱上抱下。

冒尖的竹笋

第二天依旧兴致不改,又换了个地方去对面的洞湾山上挖,这一次我嫂子也加入了,在照顾我侄女的同时还能发挥余热帮忙剥笋,比挥不动锄头的我强。甚至我侄女也多角度完美展现了她竹笋西施的名副其实,我吧,实事求是的说,还真挺多余。

土里的笋根
这时节笋子要么长老了,要么挖出来烂根了,而且也到了晚饭时间,小伙伴满满一背篓的愿景显然实现不了。接着回去的路上开始下起了雨,一会大一会小,那俩人急忙背着我侄女往家跑,小家伙淋着雨那叫一个开心,好在到家之前没真正下大雨。

剥皮的笋
说到洞湾,这是小时候常驻地之一,不得不提到的是它在田边的三座木桥。挖野藠一般是去第一座桥往左的山上(这次挖竹笋也是),去五龙痷是第二座桥往右的山上,背柴则是过了第三座桥往前,此时若再往上通过大哑口翻过去,就到了怀化沅陵的借母溪,它和我们九龙村隔山相望,时常有人翻过来从我们村到四都坪乡里赶场,那边是开发多年的景区,很值得一去(关于借母溪,会另写文章推送)。

洞湾的第一座桥

到了第三天,雨一直下,我的小伙伴也进城了。我一个人爬山找不着路,一个人下河又抓不到鱼,一个人也怕遇到虫蛇蚁鼠之类打不赢。就这样在家闷了好些天,雨落了又停,我的小伙伴也终于回来了。

等到天气放晴

接到小伙伴的电话的时候,我正在从八岭岩翻宋米洞(音译)的山上。天气终于放晴,听说樱桃熟了,便让我妈带着我们去小时候常驻地之二的八岭岩找,结果影子都没看到。还记得以前半路山沟边上满是树莓,这时也没瞥见一点红。今年雨下得多。

八岩岭的路

八岭岩山太高,种田种地都要人工背,确实太过艰辛,所以一丘丘的田都荒了。从这一点来看,好像是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山区村落的整体萧瑟,当年种地的我们的父母年纪渐衰,而后辈的年轻人大都出门在外。

寂寞的空屋

上山的路隐约是有,起先是要经过一户有狗的人家,这时已经是空房子。沿着满是小花草的荒田爬一段,经过一潭哗哗山泉,换一边山继续往上,又是一潭活水,再换一边。

阳光和山沟
半山上的田地,很多是我们徐家的,还有一处是看不出任何痕迹的老屋场,我爸他们小时候就住在这里,后来才搬到山下。

开满荒田的花
山连着山,总是相通的。所以我们直接从八岭岩的山上转而去了宋米洞(音译)。在那里,有一座山山胡椒很多,有一座山珠栗很多,有一座山桐子树很多,还有茶树,只是桐树花开了,茶包茶片却过时了,而山胡椒才刚刚冒头,至于珠栗,则要等到冬天才有了。

桐树正灿烂
反正我一路走走拍拍,除了下坡腿软摔了几摔,倒不觉得累。

一点点樱桃

好像小时候觉得特别特别高的山,多年后再爬,也不过如此。大概是因为,在生命的长河里,从前总想着赶时间,最好是朝游北海暮苍梧,越快越喘;现在却喜欢慢一点,最好我们的花都还没有谢、山还是那座山、人也不会变。

作者:月半徐   透明小文案一枚,伪清新女壮士。爱自由更爱不强迫的写作,写诗写鸡汤写影评,写一去不返的诗酒年华,也写开不出花的故事梦想。顺便卖卖土特产O(∩_∩)O~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跟学生一起学习《孤独之旅》这篇课文。首先很开心的是,这应该是目前本学期上的最好的一堂课,师生交流、互动相得...
    痴行人阅读 572评论 0 0
  • 天空很蓝 空气很甜 我未曾遇到你 我还是我 张狂而又无畏的不归鸟 暖阳明媚 绿草茵茵 ...
    语沐阅读 698评论 0 2
  • 哭过笑过,沉默过,沉思过,总感到昨天《芳华》的观后感还表达得有些欠缺,意犹未尽。今天再提笔,权当就电影《芳华》和朋...
    半生沧桑阅读 616评论 4 3
  • 今儿是中秋节,像今天这样的天,就应该邀三五好友带上干粮啤酒去江边或山上把酒言欢抑或和心爱的人并肩躺在草坪上赏月。 ...
    云淡风清月圆夜阅读 27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