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体会,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符合《内功真经》的核心“伸筋拔力、真气自行”,也与“缘督以为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之义相合。
准备动作:先找一个木质门棱,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膝盖自然站立,脚后跟离门棱约半只脚的距离。如果腰弯比较大,离门棱的距离可以远一些。传统站桩不强调靠门棱站,但实践证明:在后面有个依靠的情况下,人最容易放松;靠门棱站,容易调直身形,便于靠自己完成“脊柱中正、放松入静”的站桩核心要求。
手心朝上,两手拇指自然外分,双手其余四指交叉叠放,自然下垂到小腹附近。这个手形源远流长,属道家秘法。在医理上讲,手指末端阴阳交接,手指交叉便于阴阳相交。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个手形利于净心和经络气血的全面调整。
在介绍方法之前,请看下面的小动图。
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常识,就是我们捆箱子的时候,绳子是不是横竖相连的呀?这样,横向拉紧才能带动竖向的拉紧!竖向亦然。我们全身的筋膜也像绳子一样纵横相连,通过下面先分后合的横以济竖、竖以横用,恰好带动全身形成“力由足起、气由脊发”的桩形结构。这有点《道德经》“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反者道之动”的意思。
下面的重点来了:
第一个动作:下肢从裆、膝盖到脚底,先横向略分开再内合。您会感觉到身体重量落到脚底,脚后跟偏外与脚大趾掌形成一对相较的劲,涌泉自然涵空;腰有往下塌的劲。这个横向的先分后合动作,达到的效果是纵向腰胯下坐、腿后侧受力,一步实现《内功真经》的“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以及“圆裆以坚胯、逼臀以坚膝”等要领。
第二个动作,上肢胳膊肘先往后送、再往前送至与身体平齐。这个动作是《内功真经》的“贴背以转斗”,通过肩胛骨、胳膊肘的横向先合后开,实现了纵向的肩膀下拉和胸腹筋膜拉开。就大多数人来讲,完成这个动作后,自然吸气的时候气会自动往两肋及肋后侧走,完美实现“膈式呼吸”。江湖上有人讲:吸气到腰、百病自消。
第三个动作,先收下颌使头上顶,然后再把后脑勺往后稍“枕”一下。通过这个动作,把前胸提起来、脊柱从上到下挺立起来,肩窝会有收紧的感觉,实现《内功真经》中的“提胸以下腰、提骸以正头、折天柱以下气”以及“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等要领。
上述动作到位之后,要确保脊柱特别是后腰那里的腰椎贴上门棱,后脑勺与门棱似贴非贴。似贴非贴即可,不要特别用力后靠。
这样站稳了之后,一定要注意:全身全然放松,有一种好像没有人扶着就要瘫了的感觉。找到这样的感觉,就学会了《道德经》的“弱者道之用”。
舌尖轻抵上牙根,眼睛微闭。这里也要划重点:闭上眼睛您能看到什么呀?是不是什么也没有?好,这时候请全神贯注、高度专注而又极其放松地注意“眼前的什么也没有”,只是轻轻淡淡地注意“眼前的什么也没有”,不要管身体的任何觉受。坚持做下去,您会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也不容易生起杂念。当我们的念头不再执着于身体,达到“无身无念”的时候,“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对身心是一个极好的滋养。
这种手指交叉的站桩方法,站完之后不用收功。
上面的方法,是我站桩十年的核心体会,能够轻松实现《内功真经》所有的动作要领,既利于掌握正确桩形,也容易身心放松。这样子站下去,能够升发阳气,标志是后背发热、出微汗;能够促进消化吸收,标志是容易饿,有的大便会再现婴儿黄。升发阳气,吸收五谷精微,这是典型的阳生阴长,也是培补正气、邪气不欺的过程。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培补正气,提高自身免疫力,意义尤为重大。
利用与亲人团聚的时机,大家可以分享体会上述方法。特别是对于自己的父母,如果引导老人家坚持站,可以在健康上少操很多的心,是真正的站桩治未病、健康靠自己。
在这共度时艰的关键时刻,让我们携起手来,靠自己实现身心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