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这个概念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其实挺深奥的。简单是因为绝大部分人以幸福为终极梦想,人们朝思暮想茶余饭后谈论的都离不开这个主题。每个人对自己的幸福都充满着希望和美好。深奥是因为每个人心中的幸福都不尽相同。人们憧憬幸福而对于幸福本身却不甚了解也不是很感兴趣。时而久之便落到简单实际的金钱上了。
由于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期望值都不一样所以幸福很难量化标准化。即便是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境况对幸福的渴望也会出现较大变化。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大家公认的价值观。因为在终极意义上人们所说的幸福都是一致的。而且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它就违背道德违背普世价值。这是幸福的本质。
幸福是人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成就感。这里有一个前提,它必须拥有积极意义和体现社会价值,既终极意义上的一致性。这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自我满足具有本质性区别。就是说幸福不仅仅是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那么简单。这也是大家通常看到那些晒幸福的人不以为然的潜在原因吧,而不是出于纯粹的酸爽。
“幸福” 这个词语无论怎么概念化还是会被拉回到形容词上去。这种诱惑力太强烈,非常容易引诱人们陷于自我满足而忽略其内涵。但是“自我认同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词义上更易于解析,不需要符号化记忆。
人追求幸福追求自我认同感其实是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认同感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可以实现。从客观性来讲认同感也好成就感也好都是人生的一次索取过程。但是索取以自身付出交换。
认同感是良知的自我证明。
总有些人欺世盗名道貌岸然的在那边展示其功绩与成就感可是他们终将得不到幸福,因为无法自我认同。有的只是自欺欺人惶惶如丧家之犬。
人生在世需要完成两个任务方可无憾。一个是物质上的自足,另一个是精神上的自足。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超级难。在现代社会物质自足比较容易实现,而后者就比较难了。
精神和物质至于人就像一座天平。两边的重量往往成为反比,这边高那边就低。比如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瘠。
人的认同感通过精神活动实现。但是人对于精神需求是没有感知能力的。人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是出于本能,而精神需求需要后天培养。于是通常说到幸福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物质生活而非精神生活。并且总是拿物质去填充精神上的空缺。当人们物质生活中得到满足的时候总想表明他们的幸福。这显然达不到,他们继而掉入更大的物质占有欲当中如此无限循环,以至于很多人出现问题而倒下。
相对而言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能够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认同的人恰恰不屑于变现其精神上的愉悦,更不屑用物质来衡量自身。因为他知道这终究是一场与自己的独舞。他会把一次次的精神升华诉诸于实践当中而实现其价值。
毕竟人的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面前做到精神物质双重自足是一项艰巨又迷人的事业。恐怕任何人都避免不了有些取舍,而如何有效的取舍还真是一门大学问。
人类历经亿万年到今天还没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想想和蝼蚁真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