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毽子引发的破案

今天早上第三节课是语文课,老师走进来,拿了一个毽子,这个毽子是王赫同学的。

王赫同学说:“今天早上第二节课下课,我发现我的毽子折断了。”

接着一阵窃窃私语的声音传来了。同学们开始动脑筋,开始积极破案。

王赫同学先为我们提供今天早上找到毽子的时间和地点。

她说:“昨天我把毽子放到一个塑料袋里,塑料袋挂在姜屿欣的桌子挂勾上。”

姜屿欣说:“我早上来的时候看到那个塑料袋,我问这是谁的毽子没人回答,所以我就把袋子挂在张毅涵的桌子挂钩上。”

“但是王赫刚才说她找到毽子的时候,正在王子涵的桌子底下,而袋子在过道上。”李煜如说。

“是个爱动脑的小朋友”李老师点评道。“你自己加分去吧,加三分,爱动脑筋。”




李老师让我们小组,小队,自己讨论。讨论完之后再一一汇报。

皮翊天他们小组由刘一磊蕾发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李煜如来反驳他们。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赵斐然倾听李煜如对她的评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我们组的王添煜,他也在踊跃的回答。他的回答使我们组“蓬荜生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思索答案,毽子到底是谁弄坏的,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明白了老师为什么不把“罪魁祸首”揪出来,因为老师考虑到那个做坏事的同学如果听到了,那个做坏事的同学会更自卑,而且以后会做很多这样的事;如果把“罪魁祸首”揪出来了,那个做坏事的同学,他会认为自己只会做坏事不会做好事,别的同学也不愿意跟他做朋友,不愿意跟他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